您的位置  阜阳资讯  资讯

韶关打造高品质研学旅游目的地

  曾翻译马克思《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乐昌坪石成为法学院经济系教授,“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现代稻作科学的奠基人丁颖、化学工程先驱康辛元,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概念在此确立……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是1940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山大学及其附中、岭南大学农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院、培正培道联合中学、连胜中学等学校的办学旧址。经过发掘保护,韶关市结合研学旅行推出“韶关乐昌坪石古村游”主题线路。2019年“十一”以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吸引了二十余批上万名游客、学子前来重温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

  2019年12月31日,韶关市人民政府以“重返烽火课堂、传承星火精神”为主题,在乐昌坪石举行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韶关千名学生研学首发团活动,笔者了解到,启动仪式所在的老坪石中心学校就是当年的国立中山大学的校本部礼堂所在地。就在这里,1000余名师生和200多位参会人员、嘉宾代表及志愿者一起观看了“战火书声”,共同回顾了那段难忘的历史记忆。

  现场

  千名学子重返烽火课堂,传承坪石先师知识救国之风度

  “先辈抗战时期在乐昌坪石艰苦求学的事迹让我很受触动,先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仍刻苦钻研,在和平安逸年代的我们更应不忘历史,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韶关学院的学生凌文卿说。

  12月31日,在“重返烽火课堂、传承星火精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韶关千名学生研学首发团活动中,凌文卿作为学生代表和省市领导、校友代表一起在纪念柱前为坪石先师献花。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举行了韶关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授牌仪式,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官方网页、微博、微信正式启用。同时,在韶关市政府的倡议下,省市企业家、校友、研学师生及韶关市和乐昌市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向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捐资了206万元,支持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建设。

  启动仪式后,12支研学代表队伍分别走进广同会馆、图书馆旧址、朱家祠堂、三星坪码头、天文台旧址等,深入了解抗战时期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教育坚守办学的非凡历史,学习天文科普、建筑及航空等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课程,亲身感受华南及粤港地区学校师生在战争年代艰难困苦的求学经历。研学代表队还开展了慰问乡村困难群众、整理三星坪墓地、种植纪念树和杜鹃花、清理杂草碎石等志愿活动和义务劳动,缅怀了华南教育先师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钻研拼搏的精神、坪石先师知识救国之风度。

  接下来,研学基地的建设将与古驿道、绿道、碧道等体系联动,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探索。乐昌市副市长邓洪炜表示:“接下来,乐昌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把握住坪石研学基地发展的机遇,引导当地居民发展民宿餐饮,为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校友和各地研学团队做好服务,带动乡村振兴。”

  历史

  炮火声中,民族教育“火种”在此延续

  地处韶关北部、武江沿岸的坪石镇,曾因地处粤湘交界,凭借武江水运而成为交通重镇,繁华一时。自1936年粤汉铁路通行后,武江水运风光不再,坪石街货物集散地生意一落千丈。

  1940年,这块土地再次热闹了起来。国立中山大学在时任校长许崇清的带领下,回迁到粤北乐昌坪石,直到1945年再次迁校。中大的师生们在临时搭建的战时校园里,心系战场,日日诵读,为民族的未来积攒力量。在韶关办学4年期间,国立中山大学培养了学子近2万人。

  曾经在这里坚守办学的华南教育各级学校,在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后,整合成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华南重点高校以及省实验中学、培正中学、第七中学、华师附中等重点中学。民族教育的“火种”也因此一度在这里弦歌不辍、生长延绵,在炮声中,坪石先师在地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古典文学研究等领域硕果累累。

  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的卢鹤绂在灯芯草点的油灯下写下了《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应用》。陈国达、吴尚时和曾昭旋等教授在此研究形成了“红色岩系”,并对粤北的丹霞地貌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考察,逐渐形成了“丹霞地貌”的系统学说。1943年钟衍威发表《武水流域的上游聚落地理》,是人文地理学聚落研究开山之作。在坪石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丘,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曾安置在此,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访问中山大学时,还在天文台留影。

  为了让这段“学术抗战”历史传承下来,发扬坪石先师的家国情怀,近年来,省、市高度重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省文旅厅、教育厅、住建厅、自然资源厅、团省委等多个省直单位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也先后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并从政策、资金、史料收集等方面给予了极大帮助。

  韶关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乐昌市成立了市、镇两级工作专班,多方深入挖掘历史文献信息,抢救、修缮历史建筑,先后发掘保护了许崇清校长旧居、三星坪码头、天文台旧址等历史遗址100多处,收集整理了大批史料,并结合研学旅行推出“韶关乐昌坪石古村游”主题线路。现今,在各处旧址,都增设了主题展览和史料展示,还有专业的历史讲解。此外,韶关市政府专门组织研发了一套专业研学课程,在天文台旧址增设天文望远镜开设天文科普课程;在三星坪码头,结合场地实际增设了植物调查课程;在朱家祠堂工学院旧址,增设了航空知识和传统建筑榫卯结构应用课程……

  下一步,韶关将进一步挖掘遗址史料,加快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项目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研学旅行,增进两岸三地民众文化认同,共同守护华南教育文脉,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打造为大家缅怀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韶关

  构建研学实践目的地城市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是 “岭南名郡”韶关众多文化宝藏之一。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韶关有着2100多年历史。这里人文荟萃、山川秀美、景观众多,全市已开发旅游景点100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景区17个。丰富的地质、历史、文化、动植物、天文等资源使韶关成为一部文化底蕴深厚的百科全书,也让韶关成为了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

  近年来,韶关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对于研学工作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正式文件,全力推进研学实践目的地示范市建设。特别是2019年以来,韶关市教育局和韶关市文广旅体局依托本地丰富独特的山水人文研学资源,按照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等分类,遴选具备研学课程和接待能力的场所培育建设了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丹霞山自然保护区、韶关市博物馆、南雄梅关珠玑古驿道等24处入选首批基地,涵盖了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粤古驿道等韶关优质生态、文化、旅游、科教及优质农林产业基地。

  其中,丹霞山为最优秀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之一,已经打造成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国际化研学实践基地。2019年仁化城口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建成开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遗址、岭大遗址先后面世,更是极大丰富了韶关研学实践目的地城市的红色教育、爱国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内涵。

  为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教育部门对研学实践工作的部署,韶关市积极推进华南教育历史基地建设,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培育“丹霞地貌科普,粤北生态保护、红色思政教育、华南教育历史追溯、非遗文化传承和瑶族文化体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梅关千年古道寻根”多元化多样化的韶关特色研学课程,以“丹霞山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为核心联动全域优质资源,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提供高品质的研学实践教育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