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我家门前有条河
如果在我童年记忆中提取使我印象最深的事物,那非果园和小河莫属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没有多少人去外地打工,我的爷爷、太爷爷把种地和管理果园看做是全家人的生命线。打我记事起,父辈就整天围着园子转,修剪、灌溉、施肥、除草,为了使果子能卖个好价钱,人们没有少在管理果园上下功夫,夏季夜晚,人们拿着手电筒给菜地果园灌溉,家门口那条小河为人们管理果园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们在自家果园菜园周围挖出一条小沟渠,把河水引到地里来,节省了好多力气。后来苹果销路不好,大多数人把果园改成了菜园,小河的水除了帮助人们灌溉田地,也成了人们清洗蔬菜的好帮手,那些丰收了的白菜、萝卜、芹菜被人们轻轻地搬上架子车,运到河边,经过河水的洗涤,顿时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甚是惹人喜爱。我们一群小孩总爱围在大人的架子车后,帮着推推车、洗洗菜,最后总会换来大人们的夸赞!
渐渐长大,我们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端上一盆衣服去河边洗,上游村里的叔叔阿姨们洗菜,下游我们洗衣服、戏水、抓小鱼,我们童年的快乐时光总是和小河联系在一起。
从家去县城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柏油马路,要绕一个大圈,比较远;另一条是走水路,要穿过家门口这条河和南道河(后改名牛头河),那时很多人步行去县城,卖菜也是靠人力拉车,为了少走路,人们几乎都选择脱鞋挽起裤脚趟过两条河。村口的小河边也渐渐成了村里的信息站,谁家的菜没有卖完捎话让帮忙拉车的,捎着买油买盐打醋的,我们一帮小孩也把游玩的场地选在了小河边,有谁的家长从县城回来买好吃的了,保准有我们的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年四月和十月的两次物资交流会,家长们都赶趟儿似的去,擦天黑回来,怕人多把小孩带丢了,小孩一般留在村里,每当夜幕降临,家中年长的小孩负责做饭、煨炕,弟弟妹妹们就搭伴儿去河边,盼着家长们带回自己心仪的玩意儿来。
那条小河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也见证着家长的巨变,我们的菜园、果园如今通过土地资源整合建成了农业高新产业园,那纵横交错的小沟渠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绿相间的围栏,小河上架起了桥,城际公交车穿河而过,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那昔日拿盆去河边洗衣服的情景也成了记忆中的画面,被洗衣机代替。
每次回家路过小河,我都会指着她告诉儿子,这里曾承载着我快乐的童年。
如今,小河静静地依偎在村口,守护着农业产业园,和一排排沿路栽种的垂柳一起,构成了小村和谐美好的画面!
- 标签:卧龙电气网站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