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的“难兄难弟”结盟:风行暴风携手也难在市场翻盘?
乐视、微鲸、看尚、暴风、风行……随着互联网电视阵营的企业们一个个远离市场竞争主场,开启了续命、活命的奔跑,再度将互联网电视阵营曾经引以为荣的"硬件亏损或免费靠内容收费"的商业模式,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池栾||撰稿
一边是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因为《庆余年》VIP点播付费被指"吃相难看";一边是曾经的两大互联网电视巨头,风行和暴风寻求合作。看似不相关的两个热点,其实背后却拥有相通的商业逻辑:"内容付费"在当前中国消费群体中,暂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并不容易。
尽管前一天针对媒体对"风行收购暴风"的报道,风行CEO周灿已经对外表示,双方只是进行一些业务方面的合作,且强调此合作"不是收购形式,没有股份纠葛。"但12月19日,深交所仍然向暴风集团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具体情况。这也再一次将两者推向舆论中心。
风行和暴风,曾经是互联网电视的两大活跃者,经历过针尖麦芒的对垒、也经历过抱团取暖的无奈。从风头正劲到至暗时刻,暴风电视和风行电视竞合关系的一变再变,凸显的是市场竞争的残酷和不定,也昭示着互联网电视企业曾梦想的"硬件亏损甚至免费、内容收费"商业模式难以立足,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攻伐闹剧正成为过去时。
曾经的"死敌",现在的"难兄难弟"
成立于2005年的风行和成立于2007年的暴风,渊源一向复杂。同样以视频起家,在2012年高度密集充值的资本游戏中,不敌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这三巨头,风行、暴风影音、PPTV曾表示要结盟共同应对视频网站的压力。
不过到了2015年,伴随互联网电视阵营风起,特别是乐视的一度火爆,暴风、风行接连推出硬件电视产品杀入战局后,两者开始焦灼的市场争夺战:暴风提出"All for TV"口号,从战略层面押宝互联网电视;风行联合东方明珠、兆驰、海尔、国美联手打造风行电视。此后,风行对暴风的"蹭网"行为递过律师函,两者在价格战上更是打的火热。
曾经相互掐架的两个企业,如今却拥有了"接盘者"和"被接盘者"的新身份。不过,在互联网电视整体遭遇寒潮后,不论是谁,当前的处境都不好过。
曾经的"互联网电视王者"暴风电视早已负面不断:停止生产、关闭销售渠道;深陷"公司解散"、"员工讨薪"的舆论压力;暴风集团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即老赖79次,被执行人140次;冯鑫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而风行的高光时刻早已停留在2008年,尽管2012年至2015年一度被资本追逐,但今年半年报显示,风行在线共有21亿元资产,负债数额为22.7亿元;且被列为历史执行人高达129次。一定程度上,两者的合作就是为抱团取暖。
互联网电视时代谢幕,内容付费还有多远?
激荡的时代不一定造就伟大的企业。回首2015年,互联网电视阵营和传统电视厂商一度泾渭分明、剑拔弩张。这一时期,除了风行、暴风挺进产品端,乐视、小米、PPTV、微鲸等等也成为彩电市场的跨界劫掠者。但仅仅不到四年,大部分品牌已经黯然离场,这场市场争夺战已然胜负已定。
归根结底,正是因为互联网电视追求的商业模式,即"硬件亏损甚至免费、内容收费"本身就是一个坑。一众互联网电视企业的梦想,是颠覆彩电硬件盈利模式,但事实证明没有一个能成功。硕果仅存的小米电视,其互联网品牌只是顶帽子,本质上仍然是靠硬件赚钱,多年的经营之道不过是"薄利多销"、"先抢到销量"再说。这显然与当年传统电视企业长虹、康佳们的路子一致。
当然并不是说互联网电视"内容付费"的思路就是错误,不过就当前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用户的认可程度来说,是不合时宜的,要徐徐图之。当前网络热播剧《庆余年》在腾讯、爱奇艺付费超前点播,遭到全网群嘲、《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甚至被用户告上法庭,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
创新内容付费模式,是视频行业、互联网电视,甚至如今还是整个彩电行业探索多元化收入的方向之一,但如何贴近用户深层次需求,达到共赢却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对互联网阵营乃至智能电视产业来说,硬件和内容均不可或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是电视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经验,更是面对当前多变的市场和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时代要求。
在不少人看来,做内容的风行需要借助暴风进行营销渠道和推广,暴风电视系统和暴风电视广告业务则交于风行独家全量运营,双方恰好互补双赢。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作为两个失败者,这更像一次寻求复活的游戏。早已被边缘化的两个品牌,如果无法探索到全新盈利模式,如何偿还巨债、如何在竞争中立足?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类似的剧情在商业竞争中一再上演。如今,风行"接盘"暴风影音,也让这对曾经的"死敌"开启另一段关系。不过,追求利益的他们在如今的"后互联网电视时代",最终真的能如愿吗?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 标签: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