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文化  文化

东莞松山湖多维施策 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力

  歌尔股份华南基地智能制造生产中心奠基受访者供图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鸟瞰受访者供图

  11月26日,歌尔股份华南智能制造项目在东莞松山湖生态园大道正式动工。作为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将作为歌尔股份华南基地,建设行业先进的实验检测、自动化生产、智能化仓储以及生活配套等设施,为世界一流客户提供虚拟现实、智能穿戴、智能耳机、智能音箱等产品的整体研发、生产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作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桥头堡的松山湖却逆势前行,投资活力旺盛,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表现突出,已成为大湾区投资发展的热土。今年前三季度,松山湖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6.5%,高于年度目标1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维持较高增长,同比增长16.2%,拉动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个百分点。

  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园区主动利于松山湖功能区统筹等改革红利,各部门密切协作配合,狠抓项目攻坚,多维施策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力,通过加强项目履约监管、落实专人跟进购地项目建设、组织定期召开项目督导会、专题协调会等多层次服务保障举措,努力为投资落地提供最优服务,推动项目快动工、快推进,力争早竣工、早见效,经济韧性不断增强。

  打造“不打烊”移动服务窗口

  卡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新能源锂电池封装项目一期工程(下称新能源项目)工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未来,这片近2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将兴建新能源的贴片厂房、包装厂房、仓库、活动中心、餐厅等,一两万人将在此工作生活。从这里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将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交通动力产品,建成后产量将达每年4.5亿件。这是东莞近年外资项目的重大突破之一,也是松山湖乃至东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重要落子之一。

  “松山湖管委会从2018年9月份就开始跟踪服务,多部门联动协作,以创新灵活的工作方式,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工作态度,协助项目在2019年1月底就完成了所有动工手续,可以说该项目审批刷新了我们在全国各地投资的新速度。”负责建设手续办理及现场施工管理的新能源工程师余伦豪说。在他看来,松山湖管委会竭力为项目落地提供优质服务,各部门高效协作配合,主动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企业投资服务中心积极发挥综合协调服务作用,面对企业投资实施项目经理服务制度,就像建立起一个24小时在线的移动办事服务窗口,对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有求必应,帮助企业去跟各个部门对接,切实解决问题。

  余伦豪所提到的项目经理服务制,是松山湖所建立的项目服务机制的一部分。针对每个重大项目,松山湖都安排专门的项目经理对接其建设情况,定期赴工地开展实地巡查,深入摸清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及存在问题,协助企业排忧解难。

  上述项目正是松山湖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高效落地的镜像。今年1—9月,园区完成工业投资72.10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额的15.2%,同比增长16.2%,达到全年计划的74.6%;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7.07亿元,占全市工业技改投资额的17.5%,同比增长88.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新开工、在建和竣工项目行业分布来看,广泛覆盖了松山湖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既有华为团泊洼8号地块工业项目、华贝电子增资扩产三期、正业科技智能装备制造中心、蓝思科技视窗防护玻璃建设项目二期等信息技术产业项目,也有汇川技术研发运营中心、东沣新能源装备产业化等智能制造项目;既不乏新能源锂电池封装等新能源项目,又有容大生物研发与制造、东阳生物等生物技术产业项目,还有光大We谷等现代服务业项目。

  并联审批打造“松山湖速度”

  结合投资项目广泛期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出效益的实际发展需求,当前,松山湖正着力搭建“企业单位—项目经理团队—企业投资服务中心—管委会各职能部门—市有关职能单位”多层次项目对接服务桥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掌握投资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联合各有关单位逐一提出解决措施,确保问题解决在一线。

  去年11月,容大生物研发与制造项目在松山湖取得地块,12月进行规划设计时,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发现地块内水井管口及管线需迁移的问题,找到了项目经理李华杰。

  “我们每个月都有个重大项目服务保障会,这是我们服务重大项目的机制之一,我们也把容大的这个问题在会议上提出进行解决。”李华杰说,虽然后面的施工迁改因天气、停水、安排班组进场等因素进度稍有落后,但该项目仍然比原计划的动工时间提前了3个月,于今年5月正式动工。

  由于审批程序多、主体多、时间长,工程建设项目一直是行政审批改革的痛点和难点。为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2018年,东莞成为全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试点。随后,东莞全市首个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市级试点在松山湖正式启动。

  试点以来,松山湖通过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机制,其中在部分规划业务实施全程网办,灵活利用“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快审快办”等措施办理审批业务,切实在投资项目建设前期审批业务办理过程中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间,为项目尽快落地赢得更多时间。

  截至9月19日,试点专区共为1032家企业办理审批服务,成功办理了6146项业务。收件时长从最初的平均20分钟缩短至目前的平均10分钟。改革实施以来,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的办理事项从162项精简为60项,压减63%;企业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限最快压减至26个工作日,压减了71%,为东莞乃至全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众多新的经验。

  松山湖功能区经济韧性不断增强

  今年5月,以强化功能区统筹为主要路径的东莞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大幕在松山湖功能区正式启动。作为改革的重头戏,168项市级权限下放松山湖功能区尤为引人关注。

  8月1日,松山湖功能区承接市级下放“经济发展领域”事权业务宣讲会召开。会上,松山湖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详细解码东莞市发改、工信、商务、投促、重大办等部门下放松山湖功能区管理机构的21项事权。在功能区管理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后,松山湖功能区在经济发展领域率先打响统筹发展第一枪。

  功能区改革试点以来,松山湖充分发挥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释放出的改革红利,不断为重大项目建设提速。

  以往,重大项目建设相关规划报批最少需要花费三四个月时间,松山湖功能区承接168项市级权限下放后,相关直属分局成立,大大缩短了一些事项的审批流程,为功能区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制度红利,推动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松山湖功能区实现GDP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同期增速,增速相对较快,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经济运行态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额499.84亿元,同比增长22.0%,高于全市同期增速3.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方面,功能区完成工业投资177.44亿元,同比增长19.4%,较1—8月增速提升了1.8个百分点;功能区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7.3%,较1—8月提升4.0个百分点,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接下来,松山湖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功能区统筹等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松山湖辐射带动作用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对接和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朝着“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价值追求,全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