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模式”复制到民族音乐领域
本报讯(记者 吴桐)上海乐队学院成立五年来,这已是纽约爱乐乐团首席演奏家们第22次来沪集中教学。一周内,不仅有一对一大师课,还有前晚乐手们和学生们同台演绎、公开售票的室内乐音乐会。五年来,上海乐队学院参考欧洲和美国培养乐队人才的经验,摸索出一套“上海模式”,为中国交响乐事业输送了优质的新鲜血液。
“引进全球资源培养本土人才”是这个创新模式的成功要素。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等国际名团的首席们轮流来到上海,完成了数千课时的“候鸟式”教学。在德国留学多年的小提琴学生罗畅今年考入上海乐队学院,学习4个月,罗畅经历了从“崩溃”到“重塑”的过程,“密集的教学让你停不下来,不得不铆足劲往前走。”
大量的乐团实践也是“上海模式”的重要环节。乐队学院的学生们,可以参与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季,还有机会飞赴世界各地和名家名团同台演出。
在中国,各大乐团的面试竞争十分激烈。为此,上海乐队学院每学期都为学生们安排两次模拟面试,不仅教授面试技巧,更帮助学生们适应考团的节奏,在高压下展现个性和对音乐的理解。这些都是职业演奏家必须具备的素养。五年来,上海乐队学院超过九成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职业乐团工作,其中不少考取声部首席或者副首席等重要位置。
借鉴乐队学院的办学模式,上海音乐学院积极筹建民族乐队学院,把这一套培养机制,复制到中国民族音乐领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