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文化  教育

农民评职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深论

  日前,山东省首批职业农民高级职称在东营诞生,此次共有11人通过了评审,拟晋升职业农民高级职称。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个人,分别获得3000元、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一说到农民,许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不需要多少技术;一说到职称,许多人会就会想到,它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知识分子的“专利”,与农民没有关系。事实也是如此,长期以来,农民只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所以职称无从谈起。哪怕是农村里的“土专家”“田秀才”,也难以获得一纸职称证书。时移世易,今天不同了,农民评职称可谓水到渠成。

  其一,观念转变使然。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纳入职称评定范围,是观念的嬗变、理念的进步,体现了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亿万农民的尊重。或许职称并不能即时给职业农民带来巨大改变,但影响却是良性的、深远的,值得期待的。

  其二,现实需要使然。职称评定助力农民成为体面而又有前途的职业,是现实之需、发展之要。告别“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更倚重于机械、技术和信息,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农民评职称,激发职业农民秉持“工匠精神”,发挥“领头羊”作用,裨益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问题,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农民评职称,要宽严相济。像其他行业职称评定一样,出现“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唯证书”的“四唯”倾向,对农民来说是不合适的。农民评职称要“三重”: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业绩当材料,少一些繁文缛节。硬币的另一面,准入条件过于宽松,让职称证书名不副实,意义也不大。久而久之,农民也未必愿意“陪练”。

  农民评职称,要机会倾斜、待遇相随。多数农民评职称,并非看中那一张纸,他们更关心的是职称能带来什么、改变什么。农民评职称要以待遇作保障,让农民尝甜头、有奔头,从而激发更多人见贤思齐,参与到专业培训、职称评定中来。“政策工具箱”中可用来激励的工具并不少,比如优先获得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政策补贴、融资支持、产品推介、学习培训等。

  经验表明,当一个职业在市场中得到认可并具有放大效能时,这一职业的社会认知和从业群体发展就会倍增,其产生的发散性价值就会充分体现。对于农民评职称,我们亦当如是观之,尽力把此项工作开展好,期待有一个好结果。

  (练洪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