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策:错换一生,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开
躺在病床上的姚策,表情痛苦。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摄
文 | 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彭冲 实习生 朱世晨
编辑 | 左燕燕 校对 | 杨许丽
本文约 3254字阅读6 分钟姚策走了,带着遗憾和不舍。
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和生父母、妻子、孩子在北京的病房里度过,每晚都因疼痛而难以入眠,身体也越发瘦弱,颧骨高耸,蜡黄的脸皮耷拉着,因为无法进食,日常靠输液维持。
离世时,姚策体重不足 100 斤,而刚检查出肝癌时,他的体重有 160 斤。
作为 " 错换人生 28 年 " 的主角,姚策在过去一年里备受关注,质疑声也一浪高过一浪:那些关于房产归属和姚策生母故意错抱孩子的声音,形成一股舆论漩涡,将他们吞没。
为了平复自己,在最后的一两个月里,姚策选择不看手机,日常只通过看电视、发呆、打游戏机的方式来打发时间,在家人的印象里," 他走的时候很安详,不痛苦。"
最放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孩子以及妻子。在姚策的遗书中,他希望两家人能够和和睦睦地相处,不受外界任何声音的干扰,然后将孩子培养成人,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姚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则定格在 2 月 26 日。
他写道:" 其实我们一家的感情从未改变,28 年的情感也不会因为网络舆论冲击而烟消云散。"
今年年初,姚策和妻子乘坐飞机转院到杭州治疗。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摄
3 月 16 日,姚策从杭州树兰医院转到北京。他的病情越发严重了,每晚都会因为疼痛而难以入眠。一周前,新京报记者在杭州最后一次见到姚策时,他留着板寸,颧骨高耸,蜡黄的脸皮耷拉着,青筋外露,声音也非常微弱。
作为医学生,他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病情,便一直心心念念着要来北京,进行安宁疗养。" 希望自己死去的时候内心不会那么痛苦,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开导他,忘掉这些是是非非。"
对于姚策来说,人生足够跌宕。
1992 年 6 月,两个女人同在开封市首屈一指的淮河医院待产,相隔一天生下两个男婴。
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郭威、姚策都是各自家庭的焦点。杜新枝和郭希宽日子不算宽裕,钱都尽着郭威花,还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贴补儿子婚后的生活。在九江长大的姚策,两岁半时被查出乙肝,许敏夫妇带着他在国内遍访名医,买高价药治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2020 年 2 月,姚策确诊肝癌后,许敏想 " 割肝救子 ",意外发现儿子的血型与他们无法对应,原来在当年接生的淮河医院里,两个家庭抱错了男孩。当年 4 月亲子鉴定结果出炉后,许敏夫妇立刻赶往河南,他们既想与郭威认亲,也想找到姚策的亲生父母帮他治病。
姚策很快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那年 4 月,在病床上的姚策看到了一篇名为《错换人生 28 年》的报道,里面的人名均是化名,尽管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和那篇故事有无数的雷同,也没有过多联想。直到看到第二篇报道时,里面有一张他的照片,他翻回第一篇,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
" 挺意外的吧,整整一个礼拜左右,也不知道自己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因为确实没有办法把自己跟这种唏嘘的命运联想在一起吧。" 姚策曾说。
姚策在北京一医院进行安宁疗养。朱世晨 摄
杭州到北京,有一千多公里,驾车需 10 个多小时。
姚策躺在 120 的救护车上转院,但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基本不能说话。在医院的这段时间里,他从过去每顿饭吃一两口,到一口也吃不下去,生命完全靠输液维持。
但姚策似乎并不畏惧死亡。
" 我觉得命运终归有安排,谁先走谁后走这个事,我们都应该很客观地去面对它。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不在于活着本身,更重要的是后面的责任,和对未来的家庭一个承担吧。"
姚策常对妻子说,如果今生有机会,那自己会用余下的时间来好好爱她。如果今生没有机会,便会选择来世再好好爱她,对父母也是一样的。
他选择接受命运。
姚策亲生父母参加二审开庭。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摄
此前,姚策还带着妻子和儿子从江西赶赴河南,回到那个素未谋面的家,见了素未谋面的家人。他还去了自己出生的医院
- 标签: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