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味”还原最地道本土美食 获美食大咖点赞,眼跳兆
十二道“厦门味”征服美食大咖和食客们的味蕾。陈立新摄
厦门晚报讯 上午,去八市买菜,逛思明区老街巷品尝经典小吃;中午,在鹭江宾馆凭海临风,对望鼓浪屿,再来上一盅地道的厦门药膳;下午,和市民面对面喝茶“话仙”,聊聊美食;晚上,品尝由厦门名厨定制的特色晚宴,感受纯正的“厦门味道”。
昨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和台湾美食节目主持人柯俊年行程满满,一天的“寻味之旅”体验了经典的厦门生活。至此,由思明区商务局和厦门晚报社主办的“大咖思明GO”活动也圆满落幕了。
【逛市场】
逛菜市场的乐趣
就是一边逛一边灵感迸发
酱油水煮红斑
姜母鸭
红蟳米糕
鸡汤汆海蚌 美食供图/黄斌章鑫
昨天上午,一群人在八市引起了一小波轰动。原来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和台湾出镜率颇高的美食节目主持人柯俊年,以及厦门知名大厨张淙明、海鲜达人“海鲜大叔”,带着一群“吃货”逛市场、品美食。
沙茶面、面线糊、咸酸甜、芋包……每一样美食细细品味,两位美食大咖赞不绝口,连声说“好吃”。除了小吃,海鲜也是人们相机、手机镜头中的“主角”。“逛菜市场的乐趣就在于,你不知道自己今天要做什么菜,一边逛一边灵感迸发,很有意思。”沈宏非说。
从开禾路口一路往里走,路过每一个海鲜摊位,沈宏非都要停下来拍照。听着海鲜大叔介绍“这是乌鱼、巴浪鱼、秋刀鱼、剥皮鱼……这印尼红管,口感非常好。”沈宏非连连点头:“好新鲜啊!”
柯俊年则对虾“情有独钟”,只要走过卖虾的摊位他都要停下来看。在张淙明的陪同下,他要为美食分享会采购食材。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蹲坐在路边小摊,大咖们很享受这种“市井味”。阿杰五香配上厦门甜辣酱,沈宏非连赞“好吃”。品尝过友生风味小吃沙茶面的“一品魔汤”后,柯俊年说,台湾也有沙茶面,但是做法不同,是在清汤面里加沙茶酱,而厦门是用沙茶酱和花生酱熬汤,再加上配料,味道更浓又营养。
芋包、锅边糊……一路走一路吃,生煎包端上来,都说吃不下了,可是咬了一口就忍不住了,转眼一个生煎包下肚。多年来一直对厦门小吃念念不忘的沈宏非,这次重访厦门,用“顽固”来形容始终如一的“厦门味道”。(记者戴懿)
【聊美食】
“来厦门这几天,被各种特色美食‘碾压’了一轮”
一杯茶开启厦门一天的日常生活。陈立新摄
两位美食大咖逛思明老街巷品地道小吃。陈立新摄
“厦门很热情,来这里的这几天,厦门的朋友用各种特色美食把我‘碾压’了一轮,我拍了很多照片,手机都‘重’了。”格子衬衫、休闲布裤搭配运动鞋,昨天下午,沈宏非一身休闲装扮出现在中华城大中庭。这场美食分享会上,他与百名厦门“粉丝”面对面交流,开场白就逗乐了大家。
参加分享会的既有小学生,也有80岁高龄的阿伯,他们大多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而知晓沈宏非。60多岁的庄国雄是《厦门晚报》的忠实读者,他说:“我很喜欢《舌尖上的中国》,虽然我不是很会做菜,但是对吃有兴趣,一看到这个活动马上就报名了。”
和粉丝互动时,沈宏非的幽默频频把大家逗乐——“我交朋友是要看重量的,口味相近的,瘦子就不行”“早晨去八市逛了一圈出来,厦门已经是夏天了”。
【人物面对面】
《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
“厦门的味道”就是酸甜加一点咸
说起对厦门的记忆,沈宏非对当年站在街头迎着寒风吃着热乎乎的海蛎炸记忆犹新。他说,上一次来厦门是2000年,因为同学聚会短暂停留。阔别16年再次踏上鹭岛,他说心情是忐忑的。“不知道记忆中的美食会有怎样的改变。我对厦门美食的记忆可能90%都在思明区,但是直到今天中午,我心里的这块石头才落地了:还是当年的味道!”
沈宏非说,他很喜欢思明区的那些老巷子,尽管和从前相比有所变化,但是能被保留下来本身就很可贵。“厦门的味道就像我刚吃到的油葱粿,是酸甜加一点咸。”沈宏非说,厦门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但是有意思的是,厦门人在吃的方面并不包容甚至是有点‘顽固’,当然‘顽固’是需要资本的,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
对于这些美味的小吃,沈宏非从不苛刻。他说:“口味本来就因人而异,不必特别强调哪一家最正宗,可能我觉得最正宗的也是改良过的。即使是街边不知名的小店,也未必就不好。”
他说,最爱的花生汤现在吃起来不像从前那么甜了,这种改变也许与饮食习惯或健康观念有关。传统的沙茶面有清淡的,也有重口味的,“我相信该保留的终究会保留下来的,而那些消失的会有一点无奈,但也应该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他说,看到街头不少店家打出了“古早味”的招牌,说明商家对传统小吃有了传承意识,这很好。 (记者彭菲)
【烹佳肴】
虾和鸡搭配“黑白煮”,诱得观众都坐不住了
柯俊年现场分享美食烹饪秘诀。郑志龙摄
土笋冻
沙茶大斑节
什么叫“黑白煮”?昨天在磐基名品中心举行的分享会上,柯俊年用一道别具台湾特色的“虾鸡煲”诠释了“黑白煮的精髓”。
- 标签: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