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新样板!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 国宝 " 东方白鹳、" 红腿娘子 " 黑翅长脚鹬、白琵鹭、鸿雁 …… 冬日的巢湖,越冬候鸟成群现身沿岸湿地,或休憩觅食,或振翅高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
巢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频繁到访,成为合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注脚。当下之合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已成为共识,化为行动。岁月回眸," 十三五 " 以来,合肥聚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驰而不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深做实 " 河湖长制 ",纵深推进巢湖综合治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越走越宽。放眼庐州大地,目之所及皆风景。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21 年," 十四五 " 新篇开启,面向 2035 年合肥新愿景,建设美丽中国新样板的蓝图已经绘就。锚定目标再出发,合肥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开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征程,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靓的美好图景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四季花海。
筑牢生态环境保护 " 四梁八柱 "
南淝河穿城而过,滋养着一方水土,是合肥的 " 母亲河 "。多年来,这条河流的水质一直牵动着市民的心。在聚力攻坚推进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治的重拳之下,南淝河迎来治理 " 拐点 "。2020 年,南淝河实现全年水质达标。值得一提的是,自 2019 年 9 月以来,南淝河施口国控断面已实现连续达标,COD、氨氮、总磷较 2017 年同比分别下降 17.6%、70.9%、57.26%。南淝河之变,折射出合肥坚决扛起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
南淝河穿城而过,形成一道美丽的城市风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从率先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主任制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到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从出台合肥 " 水十条 "" 大气十条 "" 土十条 ",到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等 7 项标志性战役。近年来,合肥从制度到实践,搭建起生态环境保护的 " 四梁八柱 "。
与此同时,合肥以紧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交办信访件整改为契机,及时解决了 294 个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五年。"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十五里河风光。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合肥淘汰一批落后、污染企业,2020 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 391 家,基本完成整改。" 该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 " 期间,合肥将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从源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加快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改造,加速化解和淘汰低效和落后产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每个人而言,我们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有行动,就会有改变。" 在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张军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美好景象将日益清晰。
合肥滨湖风光。
展望 " 十四五 ",合肥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行而不辍。期间,将深化国家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开展碳峰值管理和碳中和发展研究,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强化能耗消费总量和强度 " 双控 " 制度,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和机制,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工业企业 " 亩均效益 " 综合评价。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
推动大湖治理形成 " 巢湖路径 "
千里江淮,巢湖最美。
2020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 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巢湖围堰湿地。(王岩 摄)
治湖之于合肥,千钧之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手腕,久久为功纵深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2020 年 1 月 1 日零时起,巢湖湖区实施全域十年禁捕。这在巢湖历史上尚属首次,在长江流域重点湖泊中也是首例。" 渔龄 " 超过 20 年的王林,如今退捕上岸,开始了 " 护鱼 " 新生活。加入印象滨湖岸线巡逻队后,他时常参加包河区 " 三无船舶 " 集中清理行动。" 现在的工作可以发挥一技之长,生活更有奔头了。" 王林如是说。
让巢湖休养生息,只是合肥孜孜以求、倾力治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合肥以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深入推进 " 河长制 "、全面建立 " 湖长制 ",连续实施六期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 244 亿元,巢湖 " 颜值 "" 品质 " 实现双提升。" 十三五 " 期间,巢湖水质创 1979 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出湖入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2020 年巢湖水质由 2015 年劣Ⅴ类好转为Ⅳ类;流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有 " 国宝 " 之称的东方白鹳重现巢湖半岛湿地。八百里巢湖,碧水蓝天、白鹳云集、鱼跃人欢的城湖共生景象正在显露。
东方白鹳飞临巢湖湿地。
大湖治理,非一日之功。
"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为巢湖治理保护指明了方向,把巢湖治理保护工作推向了新高度和新境界,对巢湖综合治理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看来,通过高位推动、统筹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就一定能把巢湖治理好。
为了把巢湖打造成合肥 " 最好名片 ",下一步,合肥将实施巢湖治理三大工程,加快建设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美丽巢湖。
实施巢湖碧水工程,将构建全流域、全过程水污染防治体系,整治 " 点源 "" 线源 "" 面源 "" 内源 " 污染,实现全湖水质稳定Ⅳ类并力争更好。
实施巢湖安澜工程,将提高流域总体防洪标准,推进巢湖大堤及重要圩口强基固坝,规划建设环湖行蓄洪区,建设安全可靠的泄洪通道和强大灵活的闸站枢纽。
实施巢湖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巢湖禁捕退捕,打造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培育高附加值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实现环境美、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
" 三大保卫战 " 守护天蓝水清地净
如今合肥的蓝天越来越多,蓝天白云正成为市民习以为常的风景。监测数据也印证了合肥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去年 6~8 月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 3 个月达到 100%,可谓 " 蓝天白云天天见 "。翻开 " 十三五 " 合肥空气质量成绩单," 双降一升 " 是关键词。2020 年,我市 PM2.5、PM10 比 2015 年分别下降 42.4%、33.1%,空气质量优良率 85%,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 2019 年度空气质量改善十佳城市上,合肥亦榜上有名。
夕阳下的包公园。
烟花爆竹禁放、餐饮油烟整治、向夏季臭氧污染宣战 ……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合肥八面出击、重拳施为,以 " 五控 " 为抓手,下大气力全面整治涉气环境问题。
改变的不止是城市 " 气质 ",合肥河湖水质同样持续向好,水污染防治考核等次连年进位。在碧水攻坚战中,合肥在全面控源截污的同时,先后对 " 母亲河 " 南淝河、" 清水河 " 白石天河等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流域一大批突出问题整改。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经验形成合肥特色,并在全省推广。" 我市共计获得省级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 2950 万元,位列全省第一。"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2020 年,原劣Ⅴ类河流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双桥河水质分别改善至Ⅴ类、Ⅳ类、Ⅲ类。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正在走进现实。
为了让土地更洁净,合肥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监管,建立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污染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取得实效。
航拍的庐江县泥河镇张湾村。
污染防治攻坚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十四五 " 期间,合肥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 " 五控 " 举措,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实现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 80% 以上。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快重点地块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对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治理,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积极创建国家 " 无废城市 "。
向绿而行铺就生态 " 最美底色 "
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确保到 2022 年 6 月全面建立林长制,标志着林长制由安徽走向全国。
作为全省林长制改革的发源地,合肥近年来不断推深做实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先行区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工作全覆盖,设立各级林长 4584 个。
" 遇上难题就找上级林长,沟通顺畅了,管理效率也更高了。" 作为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责任林长,方彪说,得益于林长制,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经过生态修复,已蜕变为林海苍郁、水路纵横、花草争奇斗艳的多功能城市水网森林,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热门景点。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骆岗生态公园、江淮分水岭生态廊道 …… 聚焦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合肥将林长制改革作为建设生态之城的主抓手,用一个个与百姓切身相关的项目,勾勒出绿意庐州 " 工笔画 "。据合肥市林园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确定的 23 个市级和 186 个县级重点项目 3 年建设任务,已完成新建提升 185 个,累计新增绿化面积 7.1 万亩,提升绿化面积 29.4 万亩。
抬头见绿,出门即景。近年来," 十大公园 "" 小公园小游园 " 推进有力,让更多的市民尽享家门口的 " 绿色福利 "。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40.3%、46%,人均公园绿地 13 平方米。
以绿生金,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正在合肥多地上演。大圩葡萄、张祠村油桃、长丰薄壳山核桃、庐江油茶等远近闻名。以经济林带动造林绿化,全市实有经济林种植面积 53.4 万亩,林产品年产量 19.4 万吨,实现经济产值 18 亿元。
在包河区大圩镇葡萄采摘园,游客正带着小朋友体验亲子采摘乐趣。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合肥将构建 " 依山面湖、城湖共生,绿脉串珠,众水汇巢 " 的生态格局。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合肥引以为傲的湿地资源。为了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的梦想,合肥投资百亿元,启动建设 100 平方公里环巢湖 " 十大湿地 "。
当前,各大湿地建设正快马加鞭向前推进。目前,已有 2 处湿地完成保护修复,其余 8 个湿地正在加速施工建设,共完成投资 52.75 亿元,恢复修复湿地 6.2 万亩。就在前不久,环巢湖十大湿地之一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合肥首个 " 国字号 " 湿地公园。当前,合肥正加速向国际湿地城市迈进。根据规划,到 2025 年,环巢湖地区湿地保护率达 80% 以上。
列车从肥东十八联圩湿地二期上方穿越而过。
" 南湖北岭、多片多廊 "、" 绿地 +" 行动、高水平规划建设园博园 ……" 十四五 " 期间,合肥将构建全域绿色生态系统,高质量推进城市十大公园建设,全面消除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盲区。同时,依托公交、绿道、慢行系统等交通空间,打造生态景观带,形成全民共享、覆盖全域的绿色网络,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站在新起点,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
向着建设美丽中国新样板的目标,
合肥再出发!
来源:合肥日报
- 标签:兔友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