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成全国创新平台最密集区域
5 月 19 日,记者从 " 走进安徽国家级开发区 " 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中获悉,多年来合肥高新区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发展指标再创新高,2019 年引进培育国字号平台 19 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 31 个,近四年落户科研人员创业企业 600 余个,成为全国创新平台最密集区域。今年,高新区将加速推进新基建、布局新产业,当好 " 排头兵 ",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聚焦核心竞争力 造就全国创新平台最密集区域
在高新区企业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首家量子计算初创公司,本源量子以量子计算机为中心,专注开发量子计算全栈式解决方案,开辟了量子芯片、量子测控、量子软件、量子云、量子应用、量子计算机六大业务板块,预计在 2020 年底搭建完成国内首台量子计算机原型机,搭载 6 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并将通过本源量子计算云平台向公众开放体验。
一直以来,高新区始终关注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业务线广度和研发能力,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达到全国领先,同时凭借特色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吸引各类创新人才加速集聚,不断完善现代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高新区从业人员总量已达到 34 万,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379 家,2019 年引进培育国字号平台 19 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 31 个,成为全国创新平台最密集区域。"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介绍。
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方面,高新区同样多点发力,实施园区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19 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193 家、高成长企业 502 家,上市企业、国家高企、高成长企业数约占合肥一半。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此外,宋道军介绍,高新区还广泛吸引国际创新资源要素加速流入,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引进德国亚琛(合肥)创新研究院、美国坦能清洁设备、阳光医疗等外资项目 20 余个。同时,在双创基地、产业联盟、数字经济等多个方面主动融入长三角,努力推动产业承载、营商环境和为企服务水平领跑长三角。" 宋道军说。
聚焦新经济新动能 在新基建赛道中加速领跑
在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大厅里 " 服务中心 "" 光子治疗中心 "" 质子治疗中心 " 等指示牌已经就位,能看出一家现代化的医学中心的雏形。相对于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具有更好治疗效果和更小副作用的质子治疗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放射疗法。日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七大创新平台之一,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顺利建成移交,为下一步开展试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宋道军介绍,聚焦发展新产业,高新区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区。" 其中,以‘中国声谷’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 2019 年营收突破 800 亿元,‘中国安全谷’获批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为核心的‘芯之城’建设如火如荼,不断擦亮合肥产业品牌。"
针对新经济产业链不足和薄弱环节,高新区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2019 年签约新经济项目超 400 个、协议总投资超 700 亿元,中科寒武纪合肥研产中心、中科曙光安徽总部基地等一大批高质量新经济项目落户。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方向民介绍,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共有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56 个,投资额超 350 亿元,力争在新基建赛道中加速领跑。
聚焦智慧发展新机遇 全力塑造最优营商环境
用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机遇,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从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到产业技术研究院,到新型研发机构,再到高端企业研发平台的现代科技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充满 " 牵引力 " 的创新之路。
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治疗样机成功研制,中国第一颗 5G 毫米波滤波器诞生,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问世 …… 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方面,2019 年高新区定向支持 83 家企业、178 项技术、181 个产品,调集优质资源,推进协同攻关,着力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筑牢自主尖端前沿征地。
此外,高新区深入推动园区管理智慧化生态化,全力塑造最优营商环境,2020 年初,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通报,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跻身全国第 6 位,实现争先进位,连续六年稳居全国前十;5 月 8 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了合肥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眼下,合肥高新区已成为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数字经济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宜居宜业生态高地。
( 王骏超)
- 标签:半裸江山19楼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