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本底 “水润天府”盛景正重现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6日讯(记者 李慧颖)“如果不是住在这附近,经常来这里散步锻炼,根本不会想到这个公园地下是一个污水处理厂。”正在天府公园锻炼的市民刘晨对记者说到。
刘晨口中的这个污水处理厂,正是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是四川生首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集生活污水治理与公园城市建设于一体,污水处理在地下完成,地面建设景观活水公园,占地仅为传统地面式污水处理厂的三分之一,实现了“一地双层多用途”,地下空间建设污水处理厂,地面空间建设景观活水公园和科普展厅,配套建设拥有近500个车位的公共地下停车场,提升周边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将传统污水处理厂由生态“负资产”转变为“正资产”,有效解决“邻避”难题,具有显著的环境、社会及经济价值。服务面积5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6万人,日吞吐量可达10万吨。天府中心、西部博览城和成都科学城之间的污水通过处理厂达到地表水准IV类后再释出,其中1万吨/天通过臭氧活性炭工艺进一步脱色去味除臭后,成为高品质再生水,经综合管廊为科学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冲洗、绿化浇洒等;其余作为普通再生水,为鹿溪河生态湿地提供景观及生态补水。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地面上的公园
鱼翔浅底 锦江河水不断变清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用,只是成都治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勇于担当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者的责任,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深入推进重拳治水,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1-11月,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良好,107个地表水断面中,I~Ⅲ类水质断面95个,占88.8%,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IV~V类水质断面10个,占9.3%,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2个,占1.9%,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编制了《锦江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锦江水生态治理工作方案》,总体谋划好锦江水生态治理工作,提出“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目标要求。据悉,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共治理484个排污口、规范整治污染点源780处、整治农村院落污水104处、整治病害管网16段、改建市政污水管网约11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12万吨/日、清除流域河道淤泥97.89万立方米。天府新区华阳、高新区中和、金牛区九里堤、武侯区红九方沟、郫都区安靖5个片区污水直排“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锦江河水逐年变清,国控出境断面黄龙溪水质从2016年的劣Ⅴ类,转变到2017年的Ⅴ类,改善至2018年的Ⅳ类。
黑臭水体还清变绿 摸底河变景观河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水十条”要求,成都市城市建成区共查明黑臭水体43个,总长度111.7公里,摸底河是其中之一。摸底河是中心城区六大河流之一,串联三大历史文化片区、五大生态公园,串联三十余个小区,影响居住人口14.5万余人。摸底河黑臭水体段起于蜀辉路桥止于送仙桥南河出水口,全长6.8公里。通过以排水管道为导向,顺污寻源,准确掌握污染源位置和成因,针对性地实施管网纠错,共治理下河排污口358个,新建污水管道17.5公里、污水处理设施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40吨/日,清除河道淤泥6.5万立方米,规范整治养殖场5家、违法排污企业30家,拆除违建14.24万平方米,拆除河道盖板2540平方米,完成投资9.35亿元。2018年6月和11月,先后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组织开展的专项督查和巡查,圆满完成国家考核目标。
成都市青羊区在治理磨底河黑臭水体过程中,将水环境治理与城市管理治理相结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景观提升等措施,对摸底河实施综合治理,在消除黑臭的基础上,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在持续改善水环境的同时,充分结合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对沿岸两边街区实施特色改造,为特色街区提供良好生态产品,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综合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协调。通过实地查勘、编制方案、现场协调等方式,实施老旧院落雨污分流改造。通过治理,78处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成效明显。为了消除内源污染,青羊区将磨底河清淤疏浚工作纳入河道长效管理内容,按照“随淤随清”原则,对磨底河实行日常清淤和重点清淤结合方式开展内源污染防治。
筑牢生态本地 探索治水新路径
为描绘“水润天府”盛景,成都市着力构建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提升全市河湖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共配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10801名,确保市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设立河道警长214名,聘请民间河长3058名,设置河长公示牌10109个。配套出台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验收制度6项基础性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河长联系单位工作制度、河道警长制度和基层河长巡河制度4项创新制度。印发了金马河、锦江、沱江流域“一河一策”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县级“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193套、乡镇级“一河一策”四大清单821套,编制一河(湖)一档708套。组建市级河湖水环境巡查暗访队,建立突出水环境问题周通报制度,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都市已开发投用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正式运行“成都e河长”手机APP,在全省率先实现各级河长在线巡河、实时记录和智慧管理。还探索建立了成都、德阳、乐山、眉山、雅安、资阳、阿坝七市(州)岷江、沱江河长制工作协调机制,签署合作协议,联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供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标签: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