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观察】“敢为者”,安徽
央广网合肥1月30日消息(记者 徐鹏)经济因改革而活,发展因创新而兴。
“十三五”期间,安徽全力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创新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发展动能越来越强。 回首过往,从新中国成立时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一步步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再到科技大省的“三级跳”,“敢为天下先”的安徽锐意进取,正用自己的精彩蝶变,书写华丽壮美的时代答卷,以改革创新的昂扬姿态向“十四五”阔步迈进。 安徽,曾长期是经济发展的洼地,底子薄,基础差。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产占比高达75%以上。 小岗村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的红手印。(央广网发 资料图) 然而,胸怀一腔“改革”热血的安徽人硬是不服输,随着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农业“大包干”,安徽人用勤劳的双手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揭开了美好生活的序幕。 沧海桑田,2020年安徽GDP总量突破3.8万亿元,三产结构已变为8:41:51,农业占比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发展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 昔日的农业大省成为以家电、汽车、建材等为主的工业大省和以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智能语音等领衔的科技产业大省。 这背后,是“敢为”的安徽,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往前追溯,合肥对京东方的战略投资可谓卓有远见,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先后在合肥建成投产。近年来,安徽合肥对长鑫存储、晶合集成、维信诺等的投资布局撑起了“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战阵。 合肥京东方。(央广网发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供图) 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十三五”期间,安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三分之一,2020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全国第8名,较上年上升2位,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在经济上“敢为”,安徽在环境治理上也力求先试先行。 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 “十三五”期间,生态补偿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新安江模式”。为保护好山好水,安徽省全面推广“新安江模式”,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沱湖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等相继实施,以经济杠杆促进环境进一步改善。 如今,安徽全省16个市均建立了市级跨县(市、区)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横跨3市的沱湖流域生态补偿已经实施。 “十三五”时期,安徽率先探索实施的林长制走向全国。安徽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介绍,全省共设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52122名;构建了“五个一”服务平台,全省已建立一林一档47132份,编写一林一策20762本(份),落实一林一技6719名,一林一警4527名,一林一员56001名。 “十三五”期间,安徽医保在全国率先探索明确门诊慢特病病种准入办法,创新安徽门诊慢特病管理机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的病种管理、病种认定、支付范围、保障待遇、服务管理等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县域医共体试点。2018年,在全省75个县市实现全覆盖,初步构建覆盖全省的县域服务体系。2019年,安徽省着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探索创新“两包、三单、六贯通”,在31个县组建81个医联体,覆盖2980万人。2020年,安徽省新增24个试点县,组建47个紧密型医共体,将实现全省、县、市、区全覆盖。 “十四五”时期,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安徽将继续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扬改革创新之所长,夯实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 “敢为者”安徽,必将有更大作为!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搞笑情书大全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