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生活  旅游

决胜2020|展开决胜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安徽省委网信办承办的“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安徽站)举行,来自中央及安徽省级的12家媒体15名编辑记者,先后深入宿州市砀山县、亳州市利辛县和蚌埠市怀远县,进企业、入乡村、访社区,用心观察、用笔记录、用镜头捕捉,通过全媒体报道方式,挖掘基层实践的好经验,聚焦乡村振兴的好成效,展现“摘帽”群众的好风貌,深层次、多角度展开一幅江淮大地决胜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

“四带一自”的安徽经验

“一天能挣5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收入1万多元!”11月27日,利辛县城北镇绿色果蔬产业园,在恒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金色瓜蒌田里,66岁的翟韩氏为依靠自己双手摘掉“贫困帽”而自豪。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绿色果蔬产业园带动1200多个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实现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以及支持贫困群众自种自养,“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成为安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独特经验,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兄弟省市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砀山,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乡”的美誉,围绕水果种植和生产,县内初步形成了以水果加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群,成为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砀山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优先招收贫困户、下岗职工,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经济收入。目前,10余个贫困户在公司就业,月工资不低于2400元。

怀远石榴誉满四海,近5000亩的安徽天兆石榴基地辐射周边兰桥、唐集、白莲坡3个乡镇7个行政村,在做强石榴产业的同时,通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

的模式参与带贫减贫,每年向66个贫困户支付土地流转费超过100万元。

从人民网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皖北这样“变废为宝”》到中国青年网的《“梨都”砀山:电商遍地开花 产业扶贫硕果累累》,从央广网的《“鸡”不可失,安徽利辛县打造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到新华网的《安徽怀远:脱贫“调色盘”调出“五彩”好光景》,各家媒体文字、图片、海报、短视频同步发力,报、网、微、端广泛传播,采撷安徽决胜脱贫攻坚的好故事,传播江淮儿女阔步迈向小康的好声音。

返乡“新农人”扎根新农村

中科大博士,放弃上海百万年薪,返回家乡砀山创业,这些令人惊讶的“关键词”集中到安徽梨多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旭旭身上。5年来,她一手打造的这家酥梨全产业链企业,推出的梨花猫纯梨膏、古树梨膏等系列产品畅销海内外。“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我们公司已带动 53 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段旭旭骄傲地说。

全面小康塑造新农村,乡村振兴期待“新农人”。我省各地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闯劲的“新农人”扎根新农村,在成就个人事业的同时,不忘回报桑梓,努力带领家乡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走上“小康路”。

利辛县城北镇的刘少辉从大城市回到农村,流转土地221亩创办家庭农场,种植天仙醉、红颜、章姬等品种草莓,以及冬枣、黄桃和车厘子,年销售额达300万元,让附近居民和部分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福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福堂虽然身体残疾,却努力创办起占地290余亩、拥有200个大棚的花卉及蔬菜种植基地,通过流转土地、提供就业、发放合作分红等方式,带动一批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路收获,中国青年网新闻采编中心副主任王文坛认为,安徽之行的经历丰富了自己写稿的“油盐米醋”。他深有感触地说:“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农人’,他们是未来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草绳编织机都是电机驱动,只要把秸秆塞进进料口,机器会自动编制草绳并打捆,劳动强度不大,比较适合村里年纪较大的留守老人。”怀远县白莲坡镇新庄村汇农草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建军说,合作社向周边农户免费提供2300多台草绳编织机,上门收购草绳成品,让农户实现居家就业,带动近3000人增收。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今年4月,随着最后一批贫困县退出,我省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安徽决胜脱贫攻坚交出亮丽的成绩单。在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残疾人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必须攻克的难点。

走进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电商扶贫驿站“菊姐残疾人手工坊”,各类手工编织的工艺品复杂精美、栩栩如生,令人难以相信它们竟是出自残疾人之手。手工坊负责人杨秋菊2015年返乡创业,以残疾人、贫困户、留守妇女为主招收员工,带领乡亲们用巧手编织自己的“幸福梦”。

利辛县巩店镇刘寨社区扶贫车间里,扶阳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广受市场欢迎等艾灸产品,贴商标、验次品等程序工作简单、工时灵活。40多个劳动能力较低的贫困老人,每人每月能获得1200元左右收入。

“一天能赚多少工资?”“每亩地流转费多少钱?”……每到一地,采访团各家媒体便主动接触“摘帽”贫困户,逐条逐项问收入,拿起纸笔算细账,切实感受我省脱贫攻坚的力度、民生改善的温度。国际在线英语编辑潘晓琳说:“一路走来,我看到基层贫困群众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努力,更看到各地党委政府想方设法给予的政策支持,我要把安徽发现的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有情妇的官员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