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生活  旅游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合肥在线讯(记者 王晓峰)   11月18日上午,记者从“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源头创新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产业创新取得新成效,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凸显了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安徽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8%增加到2019年的5.1%;全省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4812件,增长1.87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8件,增长1.76倍;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39%;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增长137.6%;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十三五”期间,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相继获批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此基础上,我省着力打造“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启动建设14家安徽省实验室和14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先锋队。

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我省在量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量子通信技术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研制并发射成功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正式开通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今年,首次实现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创造世界最高水平。被称为“人造太阳”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多次刷新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取得国际核聚变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竣工交付;自主研制的ITER计划校正场首批线圈暨法国WEST装置偏滤器关键部件成功交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超薄电子玻璃屡创记录,今年成功研发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

“十三五”以来,全省持续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围绕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需求,实施906项科技重大专项和1388项重点研发计划,财政支持经费达201390万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芯屏器合”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安徽的崭新名片。

五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1倍,2019年累计达到6636家,今年有望突破8500家。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达20家,实现全省16个市全覆盖。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比2015年分别增长78.9%、73.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尤其是在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为主体,以创新型园区为载体,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竞相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全省已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3个,国家级高新区6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6家、省级高新区14家,各类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5家。全面启动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打造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区域创新合作,组织实施长三角联合攻关专项16项,省支持经费1100余万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