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观察】宁国: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
提到宁国,很多人都会想到吃起来口齿留香、营养丰富的山核桃。你也许不知道的是,曾经的宁国山核桃因为没有市场、没有品牌认知度,只能低价卖到浙江。而如今,“宁国山核桃”的品牌价值已达21.95亿元。在宁国山核桃产业崛起过程中,詹氏山核桃创始人詹权胜功不可没。
只有饱满的山核桃才能做成果仁产品。图为工人挑选山核桃。
产业发展 离不开龙头企业
1995年,詹权胜还是宁国当地农村信用社的一名普通信贷员。他在工作中发现,贷款的山核桃种植户往往年底还不上款,这让银行压力很大。詹权胜了解发现,由于宁国本地没有加工厂,当地的山核桃只能卖到浙江,而浙江的银行往往要求12月31号之后才能领款。
不仅第二年元月以后才能拿到钱,卖过去的宁国山核桃还被压级压价。比如,正常核桃卖五元一斤,宁国的只能卖4块5。“宁国明明资源这么好,却因为受制于人,受窝囊气。”怀揣1万3000元存款的詹权胜和家人商量,在一处废弃20多年的学校自办了加工厂。
创业后,最大的难题是加工技术和销售市场。为此,詹权胜专门到浙江求一位加工师傅求了五次,才终于将人请了回来。可加工好的核桃怎么卖出去?詹权胜带着自己的核桃到宁国百货大楼希望可以进入卖场,可是经理连尝都不愿意尝。“当时宁国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核桃。”詹权胜说,后来还是拖关系才进了卖场。眼光长远的詹权胜一开始就没想蜗居宁国,当年底就到合肥开了店,这个店也不负众望,一家店就卖出整个宁国近2倍的量,给了詹权胜很大的信心。此后,他陆续进军芜湖、南京市场。
一开始,宁国核桃不受认可,卖场会把宁国核桃标注为浙江核桃。后来核桃卖火了,有了话语权后,詹权胜第一时间找店面谈,要求标注宁国核桃。南京一家商贸店犹犹豫豫不愿意,詹权胜很强硬,提出不调整就不供货。这样,宁国的小核桃才第一次在包装上写上了“产地宁国”字样。“当时市场上还是浙江核桃一家独大,我们跟在后面跑,跟得累,也赚不到钱。”詹权胜认为,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做大宁国核桃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詹氏山核桃的混合果仁流水线。
依循做自己品牌的思路,詹权胜开始做小包装。“以前的核桃都是散称,用蛇皮口袋装。”为了推广小包装,詹权胜的包装定价就比散称贵五毛,虽然还不够包装的钱,但是消费者不买账,还是要散称。詹权胜开始做广告,在宁国最高的大厦打了两个巨幅广告——“‘詹氏’小核桃,味道就是好!”现在看来朴实无华的广告语,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很快就有人到商铺指明要买詹氏核桃。
接着,詹权胜通过连锁加盟模式加快扩大规模,2011年开始电子商务。如今的詹氏山核桃不仅是中国驰名商标,还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宁国当地6个村子,2万户、6万人种植山核桃。宁国山核桃也成为自带流量的品牌,再也不用“冒充”别的地方的核桃。回想创业路,詹权胜说,自己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到做龙头、做规模,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现在回想起来,每一步都踏准了发展逻辑。
山核桃种植户张月新在宁国山核桃核心产地南极乡梅村有300多亩山核桃,行情最好的时候一年能挣50多万,今年行情一般,也有20多万。张月新认为,有自己的龙头加工企业,最大的好处是让宁国山核桃销售有保障、不愁卖。比如今年一开始受疫情影响,核桃收购价被收购者压得很低,“白露以前农户卖得苦不堪言,后来大企业派人收购后,市场才稳定下来。”
为了促进行业发展,宁国当地种植大户、加工企业联合成立行业协会,每年为种植户提供收购参考价,是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指导价高了误导老百姓,低了老百姓吃亏,所以每年协会都会综合各种价格信息,为老百姓提供参考。只有农民挣到钱,愿意种,我们的产业才能做下去。”谈及龙头企业的作用,詹权胜认为,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没有龙头企业的产业就像无头苍蝇。
“宁国山核桃从1995年4块钱一斤到如今的30块钱一斤,一亩地能产出5000-6000元的经济效益。”詹权胜说,以前政府要鼓励农户种核桃,现在不鼓励大家也种;以前要求农户规范种植,现在不要求,老百姓也注重种植规范,因为只有标准化种植,才能卖上价。
立足坚果加工销售主业,詹氏山核桃大力发展农特食品全产业链,与三只松鼠共同投资建设坚果智能制造生产线,发力混合果仁、坚果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将新制造思维运用到坚果行业,通过新产品开发、跨界融合,突破传统坚果食品的固有口味和产品形态。今年虽然有疫情影响,詹氏山核桃依然有40%的增长。
顺安肉鸡流水线。
产业升级也要靠龙头企业带动
和詹氏山核桃一样,安徽顺安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了宁国畜禽养殖加工产业的升级发展。提到顺安也许大家有点陌生,但提到紫燕百味鸡,很多人都吃过,而紫燕百味鸡所有的生鲜鸡都由顺安公司提供。
“我们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年出栏商品鸡5000多万只,对农户从建鸡舍到成鸡出售一条龙服务,保证农户每只鸡纯利不低于2块钱。”公司副总经理佘宣宁介绍,顺安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思玛特种鸡养殖项目,年孵化鸡苗2亿只,形成产业闭环,极大带动畜禽养殖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种、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有了保障,农户可以专心养鸡,宁国养殖户数量不断增长。”
疫情初期,活禽市场受到重创。但顺安却因为订单农业和产业链闭环,并没有受到影响。佘宣宁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的订单农业和保险,“我们有自己的屠宰场,产出的产品是冷冻生鲜,同时在宁国农业部门支持下,还购买了肉鸡价格指数保险,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如今,顺安正大力推广“笼养”立体养殖模式,在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提高亩均效益。
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个园区、做强一个产业……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宁国逐渐形成山核桃、畜禽、竹笋等三大骨干产业和中药材、花卉苗木、茶叶、水产、蔬菜等五大优势产业。
“全市涉农企业550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21家、宣城市级68家;规上企业75家。其中,安徽顺安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7月份销往苏浙沪的占比均达50%以上。”宁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彭小强介绍,宁国市以建设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初步形成以畜禽养殖加工、山核桃为主导的百亿食品及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家,宁国农产品销往苏浙沪总计42.2亿元。(记者 彭旖旎)
- 标签:爷孙恋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