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城乡居民共享“文化福利”
本报讯(记者 张理想)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来安县半塔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利用齐备的文化设施,组织举办多场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十三五”以来,我省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保基本、促公平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广大城乡群众得以共享优质而丰富的“文化福利”。
“十三五”以来,我省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提档次、上水平。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标准;省文化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实施文化“四扶一加强”行动计划,让优秀文化成果惠及偏远、贫困地区群众。今年9月1日,我省第一部公共文化服务地方立法《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正式施行,为城乡群众共享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驾护航。
“十三五”以来,我省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全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超过1.88万个。其中,农民文化乐园等各类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1.68万多个,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公共文化场馆为民所建、为民共享。作为我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一,“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数量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随之稳步增长。2020年,全省89个博物馆、126个图书馆、21个美术馆、122个文化馆、1437个文化站,共计1795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敞开大门,为城乡百姓打造身边的“文化会客厅”。
广大农村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省扎实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着力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在全省15434个行政村中,“农家书屋工程”为每村建起农民身边的图书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为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送戏进万村”活动为每村每年送上一场高质量的正规演出。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到人。从2017年开始,我省推进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改革,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试点村招募1名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并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补贴。目前,全省2800多名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活跃在乡村一线,管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热情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在信息技术时代,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拥抱“互联网+”,努力填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去年7月,“安徽文化云”正式上线,整合县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信息和数字资源,构建官网(PC端)、微网站(微信端)、手机App三位一体融媒体平台,免费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让城乡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共享海量数字文化大餐。
- 标签:嘉兴微信微博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