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生活  旅游

聚焦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

加强基础研究,抢占科学革命发展先机

9月12日,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在合肥举行。论坛首次采用云端办会模式,主会场与16个省辖市分会场视频连线,线上线下相结合,共同打造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交流平台、形象展示平台和开放合作平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就是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一过程需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掌握更多关键技术。”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主旨论坛上,“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开门见山地说。

制造业转型升级,要从源头上加强基础研究。

潘建伟认为,人类历史上已经产生的三次工业革命,都是源于重大的科学革命。第一次科学革命是以牛顿力学、热力学以及电动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建立,催生了蒸汽机和电力技术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学革命则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催生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是因为两次科学革命都起源于欧洲,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知识体系基础,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抢占了先机,成为了世界强国。”

当前,从基础研究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链条和周期越来越短。

“我所从事的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可以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的瓶颈,成为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的源泉。”潘建伟表示,我国在量子信息的基础研究阶段,就面向广域量子通信、可扩展量子计算等长远目标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看,建立一个鼓励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对于基础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至关重要。我国企业在战略性科技投入,特别是在难以快速获利的前沿研究方面和存在不确定性的颠覆性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潘建伟认为,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对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需要完善我国的科技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这一点上,安徽省已经作出很好的表率。”潘建伟说。2017年,安徽设立首期规模为100亿元的量子科学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相关科研团队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同时投资了相关企业。基金强化产业培育功效,通过风险容忍和股权回购等机制,起到了降低投资风险,鼓励企业创新积极性的良好效果。

据介绍,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和安徽省、合肥市的长期支持下,中国科大产生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首个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培育了科大国盾、问天量子、国仪量子等多家量子科技创新企业,量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

“这种转变正是安徽省、合肥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好科教‘优势牌’,下好创新‘先手棋’的真实写照。”潘建伟表示,当前,量子信息科技已进入深化发展、快速突破的新阶段,第二次量子革命正在兴起。“我非常有信心,在合肥这个养人之地,量子信息科技能够如同过去100年量子力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推动一样,源源不断地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发现和应用成果,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贡献力量。”

中国中车集团董事长刘化龙:

拥抱新经济,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企业

高铁是现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标杆,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如何推进制造业和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主旨论坛上,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作以“拥抱新时代新经济机遇”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制造业实施“数字化战略”按下了“快进键”。

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中车已向全球六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产品和服务。近年来,中国中车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目标,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深度融合,努力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数字化支撑。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打乱我们工作计划的同时,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让中车更加坚定了数字化、智能化战略方向。”刘化龙表示,面向“十四五”,中车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迎接数字经济时代,着力打造数字化中车、智能化中车,通过数字化实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升级,努力为交通强国、智慧城市提供“中车方案”“中车产品”和“中车技术”。

中国中车集团提出,顺应数字经济时代潮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努力构建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和智能交通四大体系,通过整合数字链、技术链、企业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跨界联合互联网企业及软件企业,积极探索“工业化+数字化”商业模式,为轨道交通装备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以中车为核心的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各类企业融通发展的新生态,服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

“中车会不断将新技术与现有产品相结合,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加完美的交通出行体验,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向往。”刘化龙介绍,未来高铁动车的“惊喜”,更多体现在“智能、智慧”上。在智能高铁上,车窗、茶桌就是终端,旅客的所想所需都能贴心响应。智能动车组,搭载“5G网络、智能服务”,具备自动驾驶、故障自诊断等功能。

据介绍,目前,中国中车集团一共有20多个智能项目获得国家工信部和科技部的批复立项,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已经形成标准及规范的有70多项。

“中车将把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化车间和智能化企业的建设,努力实现内部管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刘化龙表示,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中车将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大数据中心,探索建立高速动车组、城轨地铁等产品智能运维新平台和远程服务新模式。“大数据将被应用到动车组运维,成为护航列车‘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新‘神器’。有了这样的智能‘硬核’保障,用户会更加省心,乘客会更加放心,厂家也更加安心。”

“数字化、智能化不仅是技术和手段的创新,也会给我们带来行业生态、生活方式的进化,更会给我们带来观念、模式、机制的深刻变革。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想象空间很大,施展空间也很大。”刘化龙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把握新基建机遇,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人类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发展机遇。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活力。后疫情时期,全球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说。

当前,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先进的传感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机器人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更广泛的应用,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新定义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并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作为我国制造业重要发展基地,安徽近年来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上取得积极进展。”王一鸣表示,安徽的人工智能、工程机械、量子通信、生物制药等产业在全国已具有一定优势,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

在王一鸣看来,安徽在全国制造业发展格局中上升势头强劲,应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这对安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把数据转化为核心生产要素,加快智能化技术向制造领域的广泛渗透,促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全流程数字化,将改善边际投入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效提升安徽制造业市场竞争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重塑安徽的创新生态,以数据流吸引人才流、资金流,吸纳和集聚高端生产要素,释放安徽的创新潜能,为安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突破企业协作的时空约束,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互联互通,协同协作,有利于提高经济循环的效率和质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更大作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发展和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崛起的背景下,需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取得更大进展。”王一鸣建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5G网络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区块链建设和技术应用,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更好对接终端需求,拓展新基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筑牢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加快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以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的数据流为基础,推进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培育智能工厂,实现生产的智能化和远程监控,推动形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业务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通道,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并推动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渠道的打通,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快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

华为技术公司常务董事余承东:

加强开放合作,瞄准下一代技术引领未来

5G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核心通用技术,已成为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目前,华为是全球拥有5G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

“在目前逆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是实现超越的良机,期待更多与安徽企业的深入合作、一起发展。”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主旨论坛上,华为技术公司常务董事余承东发表了题为“颠覆式创新与再全球化”的演讲。

1993年,余承东加入华为时,全球手机厂商里还没有华为的名字。如今,华为已成为与美国苹果公司齐名的智能手机终端制造商。“像华为一样,在很多领域,中国企业已经从一个非常弱小的参与者,逐步强大,成为这个领域的最强最大的厂家。我见证了华为的壮大,也见证了一批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崛起。”余承东说。

在华为工作的27年里,有18年余承东都在无线通信网络设备部门工作,现在是华为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他介绍,在遭受美国制裁的情况下,华为去年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终端生产制造商;在遭到第二轮制裁到最近第三轮制裁更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智能终端销售仍实现市场份额的全球第一。以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被美国企业垄断。近日,鸿蒙OS升级至2.0版本。明年,华为手机将全面支持鸿蒙OS 2.0系统。

“鸿蒙OS操作系统是开源的、面向下一代的,能够对美国的操作系统发起替代。在万物智能、万物互联时代,我们相信鸿蒙操作系统的竞争力,会获得全球一些领先的地位。”余承东认为,全球化分工促进了发展,但也带来发展中的新问题。以华为手机的制造来说,全球化分工提高了效率、分散了成本,但在目前的形势下,美国的打压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企业之间要更高效地深度融合,形成双循环体系,就非常重要。”

“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下,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余承东表示,以华为海思为代表的芯片设计,正在逐步走向全球领先;华为麒麟手机芯片的技术,目前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但在遭受不公平制裁的情况下,半导体制造和半导体设备成为企业卡脖子的瓶颈问题。“我们希望联合国内制造企业一起努力,解决先进半导体制造国产化的问题。”

据介绍,华为已经与科大讯飞、京东方、维信诺等安徽企业有很多合作,取得了众多合作成果。未来,华为希望同更多安徽企业加强合作,促进安徽制造业上升到新水平,在更多领域做到全国领先、全球领先。

在余承东看来,“瞄准下一代技术”,是中国企业更应该着眼的未来。华为今年的研发投入达200亿美元,估计能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中列前三位。“创新要敢于投入,敢于引领未来。我们要开放合作、包容创新,希望与安徽以及全国的企业在技术领域加强创新合作,拓展全球市场。”

惠而浦集团全球董事会主席马克·比泽尔:

顺应线上经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次大会论坛的主题是‘线上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在我看来,这一话题紧跟当前形势、凝聚行业共识,非常值得探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主旨论坛上,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企业——惠而浦集团全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比泽尔发表视频演讲。他认为,线上经济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甚至将以千里之势日新月异。“大家生活在中国,对这一潮流司空见惯,可能还未充分意识到,在线上经济总量、特别是移动线上经济方面,中国实际上已立于时代最前沿。”

线上经济对家电行业意义非凡。马克·比泽尔说,十年前,全球消费者意欲购买合适的家电时,85%至90%仍会依赖报纸,因为那时的报纸依然是头号信息来源,而与此同时,全球大约96%的购物行为都发生在实体店中。十年后的今天,85%甚至90%的消费者会在网上做功课、淘好物。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大约75%到80%的消费者仍然选择在实体店购物;而到2025年,这批消费者也将拥抱线上交易。在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线上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家电行业和企业已经产生巨大影响。“这促使我们推动顺势应时的战略调整,因为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比泽尔表示,家电企业不再仅仅与过去所熟知的竞争对手打交道,而要与不同的消费者打交道。“线上经济首先需要实现绝佳的透明度。劣质的产品与服务将无处遁形,因为消费者能够清楚获知相关信息。曾经,这些信息掌握在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手上,而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权力已转移至消费者的手上。”

“这意味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运营模式。对我们而言,这意味着要大力投资并发展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能力,因为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数据平台、数字内容管理、数字资产打造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赋能。”马克·比泽尔说,很多大型家电企业,都将这些外包给代理机构,也就是第三方。但在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内化并在企业内部打造这一系列能力,特别是数据分析的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据介绍,惠而浦中国公司在数字资产、数字能力等各领域也加大投入,惠而浦合肥工厂凭借其创新研发的先进制造系统,在惠而浦集团遍及全球的40家工厂中,业绩名列前茅。

“互联网以多种方式模糊了传统生产的边界。而价值链贯穿诸多领域与环节,并对当今线上经济影响深远。”在马克·比泽尔看来,消费者渴望拥有高品质产品、最佳性价比和优良服务,从业者必须致力于让工厂的生产水平“更上一层楼”。在线上经济时代,企业从消费行为开始前,就需要为用户提供支持。

“在消费者端,只有最终产品获得‘五星好评’还远远不够。在价值链的每一环节,即各个‘消费者触点’,我们都必须做到尽善尽美、争取‘五星好评’。”马克·比泽尔表示,“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需要我们将工厂中磨砺淬炼的种种技术与能力,在整个价值链中付诸实践。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将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构筑这一系列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