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创新高点 加快“科技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
在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上求突破,催生关键核心技术
4月30日,在2020年安徽省“抓创新、抗疫情、促六稳”科技成果发布暨线上交易会上,中科院与安徽省启动合作共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开展多学科交叉协同攻关,致力于提升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能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的成立,是中科院与安徽省贯彻落实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具体行动,中科院将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与协同攻关的优势予以支持,使其成为在关键时刻站得住、扛得起、打得赢的核心支撑力量。”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大健康研究院建设启动仪式上表示。
2017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年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在合肥召开。
三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下好创新先手棋”的决策部署,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放百年眼光,加快建设一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矢志成为承载国家使命的全国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来,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及交叉前沿等战略定位,与广大科研人员一起,合力推进各方面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表示。
积极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力争首批国家实验室在肥挂牌;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实验装置性能稳步提升,为突破科学前沿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式落户,“中国聚变梦”从合肥起航;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我国类脑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批成为六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三年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人工智能等、生命健康、环境科学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国家战略任务,相关科研项目(课题)总数达3000余个,着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正加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将“科技之花”加快转化为“产业之果”,培育壮大发展动能
整个“五一”小长假,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队伍仍在紧张攻关。“本源量子在量子计算软硬件以及应用领域分别研发多项核心技术,先后推出量子虚拟机、量子测控一体机等核心产品,并在2019年取得国际量子计算行业发明专利总量第12名的成绩,是国内唯一进入排行榜的公司。”轮值董事长孔伟成博士对记者说。这是一家脱胎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孔伟成等一群年轻人正在为研制量子计算机的梦想而埋首苦干,今年的奋斗目标,正是完成国内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的搭建。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力促进原创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在量子革命中弄潮争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打造“量子中心”,初步形成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半导体量子材料等为主的产业链,国盾量子IPO成功过会,“量子通信第一股”即将登陆科创版。
人工智能掀起“智慧革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类脑智能、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为主要方向,加速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中国声谷”。合肥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超500家,推进项目80余个,总投资超120亿元。
大健康产业加速奔跑。质子治疗设备国产化进展顺利;首个自主研发的急性白血病靶向药——国家I类创新靶向药物HYML-122临床试验启动;糖尿病无创检测新技术在国内实现大规模应用,并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争取并实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及国家相关科技计划、专项,持续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围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梳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搭建成果转化项目库,做好与园区、企业、基金、政策高效对接,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在肥落地转化。结合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能源、环境等科学中心优势领域,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特色产业集群。
以大院大所合作为平台,加速人才高地崛起
安徽创新馆是全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集中展陈代表安徽最新创新成就的高科技产品1100余件。记者了解到,自去年4月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8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双创”活动45场,发布科技创新成果近200项,初步形成科技磁场效应。
搭建平台,抢占创新制高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以来,持续推动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平台建设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和整合功能。目前,合肥已与全国21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26个创新平台。
“要素保障是关键。”省发展改革委科学中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科学中心重大项目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从资金、土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供全要素保障。截至目前,科学中心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约120亿元,并将为后续项目建设预留充足资金。组建了量子信息科学产业发展基金,加快量子科学及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优先保障合肥科学中心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已为量子创新院、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项目落实2400亩建设用地,为合肥先进光源预留800亩建设用地,并为后续项目建设预留充足建设用地。
人才高地加速隆起。合肥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倾力打造“养人之城”,先后出台合肥“科学中心人才20条”、合肥“人才新政8条”等政策。2019年合肥新增院士5人,在合肥服务的两院院士总数达127人。合肥市连续两年在科技部举办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进入前三甲。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边建设、边探索,在项目管理、经费使用、人员双聘、编制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眼全球、对标一流,着力加速国家实验室创建,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着力突破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做出更大贡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张天培表示。(本报记者 郑莉)
- 标签:弘历软件公司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