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生活  旅游

安徽聚科技“雄兵”同病毒较量

您当前的位置 : 安徽新闻 > 科技教育

中科院决定将研究力量集中到合肥,成立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联合指挥部。省科技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全省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应急攻关——

聚科技“雄兵”同病毒较量 中安在线   2020-02-17 06:08:00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朱新水

位于太和经济开发区精准医学中科基地的安徽鼎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研发优势,快速开展针对新病毒的研发工作,建立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体系。 通讯员 王传杰 摄

同病毒较量,离不开科技支撑。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我省组织优势科研力量,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着重在临床病程、临床影像、病毒基因、流行病学以及中医药干预等5个方面开展应急科研攻关,全力打好科技防控攻关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攻关团队在新冠肺炎炎症风暴机理和临床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前期经过验证对细胞水平有作用的药物,已经开始投入部分临床。临床数据提示,“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新治疗方案很可能通过阻断炎症风暴,进而阻止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从而降低病亡率。

2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在14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救治过程中开展临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令人鼓舞。

据悉,中国科学院已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专项。为更好地发挥中科大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集成优势,中科院决定将研究力量集中到合肥,成立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联合指挥部,由中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与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中科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小组组长徐涛院士任共同总指挥,依托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作为科技攻关任务的临床研究平台,汇集中科大等相关研究力量,在病毒检测、流行病学分析、感染免疫机理与新治疗方法等方向重点攻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强调加强省、院合作,共建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科大教授魏海明团队,与中科大附一院副院长、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专家组组长徐晓玲团队开展联合攻关。通过对33例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血液30项免疫学指标的全面分析,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炎症风暴的可能的关键机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迅速激活炎症性T细胞和炎症性单核巨噬细胞,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6(IL-6)通路,形成炎症风暴,导致严重肺部免疫损伤。

由于临床药物“托珠单抗”可以阻断白介素6通路,该联合团队推测“托珠单抗”作为抗IL-6受体抗体,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炎症风暴。经中科大附一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团队迅速开展了针对性研究。在第一阶段的临床研究中,14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9例、危重2例),在治疗前均有两肺弥漫性病变,其中11例持续发热。采用“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新治疗方案治疗后,11例发热患者体温全部降至正常;呼吸功能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患者肺部CT病灶吸收好转。

在省卫生健康委支持下,中科大附一院联合我省10个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加速推进“托珠单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项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登记,正在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有百余位病人入组。

与疫情赛跑,安徽医科大学主动响应省应急科研攻关号召,先后立项一个省级项目和四个校级项目,聚焦临床病程、临床影像、病毒基因、流行病学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中,省级项目由安医大一附院余永强教授牵头,实施临床影像学在新冠肺炎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研究,将有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健康所研究团队正与合肥滨湖医院进行合作,拟利用治愈患者体内已经产生的配对抗体,通过体外重组病毒刺突蛋白钓取特异抗体,进行快速鉴定和筛选,以期获得高效单克隆抗体来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传染病。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省卫生健康委全力做好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组织协调,强化防控诊疗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组织全省优势研发力量开展检测技术、药物和防治技术研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力量。(记者 夏胜为 陈婉婉)

大数据“放管服”,助力疫情防控“快准实”

2月10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放射科主任刘斌正对涡阳县标里镇卫生院一位病人的肺部CT进行远程诊断。自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影像云平台为多家基层医院提供远程影像会诊服务。目前,全省共有1218家医院联网安徽省影像云平台,1500多位影像专家参与,疫情期间累计开展远程影像诊断/会诊84000余例。 记者 吴文兵 通讯员 朱远光 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依托“皖事通办”平台,与各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密对接,针对实际需求,开展了网办“非接触”、服务“心贴心”活动,以大数据的“放管服”,助力疫情防控“快准实”,为政府管理和企业群众提供多项服务。

“放”,以“微服务”发布群众需要的信息

疫情发生后,政府和媒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的渠道很多。我省数据部门采用数据服务的方式,把群众最关心的信息推送给本人。正月初五即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和“皖事通”App开发上线了“安徽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一时间触达2000万用户,“皖事通”每天访问量达100万次左右,日活跃用户数44万。重点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三个方面信息:

第一,“自己是不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力量,上线了“新型冠状肺炎感染风险评估”系统,用户准确填写后可进行线上自诊评估,很快即可判断出本人感染风险。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大力推广“密切接触者测量仪”等高频应用。

第二,“周边有没有”。依据各市发布的确诊人员信息,开发“安徽确诊病例分布情况查询”服务,数据覆盖全省16个市的小区、村庄,成为全国首个对安徽省全覆盖查询确诊新冠患者居住小区的便民应用,数据权威,更新及时。与百度合作推出城市“人员热力图”,引导群众避开人员密集场所。

第三,“病了怎么办”。在将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信息、健康科普知识等内容公布迭代同时,为减少患者赴医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在阜阳、铜陵等市开通“网上发热咨询门诊”服务,本地医院专家根据群众的提问并调阅电子档案和健康档案信息,让患者足不出户24小时便可完成图文咨询。

“管”,用“安康码”计量人员流动的状况

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展开,返城人员高峰即将来临。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精准排查监测,“皖事通办”平台上线了“安徽健康码”(简称“安康码”),整合了此前为返城人员登记开发的“返城人员信息登记”系统、为小区封闭式管理开发的“小区进出人员登记”系统、为企业和机关进出管理开发的“企业(单位)健康打卡”系统等多项系统功能,往返群众通过自助填报、主动登记,实现进出城、往返家、上下班“亮码”通行,政府部门和街道社区则可以精准掌握人员情况,把闭环管理落实落细。

目前,“安康码”已在合肥等13个省辖市上线,近日即可实现全省覆盖、江淮通行。 “安康码”2月4日上线以来,仅芜湖市已累计采集登记信息215070人、通行90470辆车,摸排出有湖北等重疫地区旅行或接触史的有2167人。

“服”,推“线上办”解决生产生活的需求

一是“网办”。为满足群众在疫情期间办事需求,安徽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邮递办、预约办”,最大限度确保群众办事“非接触”。疫情防控以来,集中上线了1122项全程网办事项、实现办件69.52万件,全省线上办事率达到95.37%,比去年同期提升73.93%,线上办事成为我省企业和群众办事首选。 “皖事通”App新增注册用户48.2万人,提供服务近1657.3万笔(次)。通过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自助办事区,提供7×24小时随时办服务,受理办件3.6万件;在全省建设银行网点1240台STM机上线多项服务,累计受理办件1.2万件。

二是“网约”。为方便群众购买口罩并且少跑路、免聚集,根据各市物资准备情况,集中力量在滁州等9个市上线了“口罩预约购买服务”,“皖事通”App成为网上预约口罩的官方通道。累计提供服务700万次,最高峰近40万人同时在线,做到了当日上线预约、次日线下购买,实现购买精准管控、药店精准投放、口罩精准发放、数量精准核销。

三是“网课”。为保障“宅在家”的高三、初三孩子们学习不掉队,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和各市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的需求,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和“皖事通”App安庆、池州、阜阳、铜陵分厅上线了“空中课堂”。仅池州市日均使用用户就达到19736人,点播163.09万次,实现“停课不停学,线上可学习”。(记者 汪永安)

 皖产人工智能产品助力战“疫”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我省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投入使用,为科学防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安徽云之迹信息公司开发的“智能上下电梯跑腿送物机器人-润”已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部署使用。这款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酒店、医院医疗机构等场景,实现自主上下电梯跑腿送物,全程无人接触。合肥高新区影联云享医疗公司开发的“影像云远程医疗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已通过远程影像会诊在线筛查88000余病例,大大减少了人员流动、减少了医生与患者之间、普通群众之间的直接接触。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已随访了安徽、湖北、浙江、北京等15个省市387万人,分析了242万份基层门诊病历,并向公共防疫部门提供分析报告。同时,“智医助理”上线和持续更新新冠肺炎诊疗知识库和AI辅诊能力,辅助全省3万余名基层医生进行新冠肺炎的诊断和防控。向互联网盲区提供超1700万次智能宣贯,用人工智能助力疫情防控。在政务应用上,科大讯飞智慧城市业务用人工智能辅助政务信息服务终端,让面向1900万注册终端的政务App“皖事通”上线“新型肺炎防控专题”,及时向市民提供最新的疫情资讯和针对性便民服务,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专注智能车联网应用的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重大应急服务保障组,从产品技术、运营服务、后勤保障以及公益服务等方面,全力保障湖北、安徽在内的全国20个省的公车运行服务;新华三云桌面远程办公系统、科讯嘉联公安新冠疫情调度指挥系统、海康威视智能测温人脸通道系统等众多人工智能企业产品也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推想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肺部辅助系统-肺炎特别版本,陆续在武汉、山东、北京等地的10家重点医院完成上线,筛查肺炎病例已突破万例。(记者 汪永安)

皖产“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系统在沪启用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复工战“疫”进入关键时刻。城市中地铁、客运等客流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成为复工战“疫”的监控重点。由位于合肥的中电科38所博微太赫兹公司研发的“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日前在上海市公安局联合攻关支持下,率先在上海地铁正式启用。

“无接触测温一体化智能安检系统以太赫兹人体安检仪为核心,将红外测温设备与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相结合,仅需被检人员正常步行通过安检区域,即可在无需停留的情况下,完成测温及安检,实现‘全过程无接触’。”博微太赫兹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安检模式大大降低了安检人员与被检人员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无停留的快速通行效率,将安检效率从原有的300人/小时增至1500人/小时,提升了5倍,有效缓解了地铁人流聚集压力。

“我们将尽快把太赫兹技术应用于交通、医院等大客流安检、测温场景,用科技助力,坚决打赢这场与病毒的硬仗。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太赫兹是一种电磁波,介于红外与微波之间。博微太赫兹打破垄断首创的太赫兹安检仪,可以捕捉到人体散发出的太赫兹波并进行成像。当人员通过太赫兹安检通道时,随身携带的不同物品会对人体发出的太赫兹波具有不同程度的遮挡,形成阴影,从而判断出被检人员是否携带可疑物品,全程被动接收,无辐射。相对于传统安检以检测金属为主,太赫兹安检可检测金属、液体、胶体、陶瓷等多类违禁品。(记者 汪永安)

我省研发新冠病毒疫苗在科技部立项

记者2月15日从合肥高新区获悉,位于该区的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被纳入科技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这是我省唯一正在开展研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智飞龙科马是一家集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中科院微生物所长期合作,拥有丰富的病毒疫苗研发经验以及成熟的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平台。为了加速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1月29日,智飞龙科马与中科院微生物所签订了关于新冠疫苗的合作意向框架协议。据了解,目前国内外科研机构分别采用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术路径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而智飞龙科马研发的亚单位疫苗则具有众多优势:无核酸成分,其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更好;免疫原性强、免疫持久,不仅可以产生体液免疫应答,还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借助工程细胞表达系统,可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

自春节假期以来,公司研发人员一直加班加点,目前他们研发的新冠疫苗已经完成疫苗抗原序列的设计及表达载体构建,正在开展工程细胞株筛选工作,同时已制备了一批抗原蛋白,正在进行疫苗有效性验证。(记者 汪永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