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二附院发布互联网医院发热门诊近期咨询问题汇总
合肥在线讯(白寰 记者 李静)1月31日,记者从安医大二附院获悉,为科学规范指导社会公众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防控工作,安医大二附院将开通发热门诊免费在线服务后(截至2020年1月29日),所收到的患者集中咨询和关心的主要问题汇总整理如下:
1.怎样判断是不是发热?
答: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胸闷、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答:现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4.目前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但是曾接触过可疑感染者,怎么办?
答:建议居家隔离观察,观察时间为接触可疑感染者后14天,主要监测体温变化状况,及有无胸闷、干咳、乏力等症状。
5.近日没有出现明显发热,但出现全身酸胀或腹痛腹泻,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表现吗?或者是对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易感性?
答:目前首发感染症状以胃肠道不适的较少,但是若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应到医院就诊,同时注意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摄入平衡,此类情况下会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若出现发热、胸闷、干咳和乏力等症状怎么办?
答:最好步行(戴口罩,勿搭乘箱式电梯,不要采用公共交通)至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血常规、CRP和胸部CT等检测,尤其是发热且伴有胸闷不适的患者,应保持高度警惕,尽早就医。
7.如果出现早期临床表现,是不是意味着被感染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答: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乏力、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当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医生会根据发病前的活动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综合判断。因此一旦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请勿恐慌,做好自身防护并及时就医。
8.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答: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 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N95口罩,以保护他人。
9.近期去过武汉,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是否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相关检查?
答:回到居住地后,可在2周内居家医学观察,注意加强身体防护,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不要恐慌,不要随便外出,定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请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10.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答:
(1)日常出行建议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如果要配合或接触发热、咳嗽的患者建议使用医用N95口罩。
(2)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3)注意一次性外科口罩有里外之分,浅色面有吸湿功能,应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上方。
(4)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5)口罩要定期更换,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6)摘口罩的时候,尽量不要触摸到口罩的外侧。摘下口罩后记得立即洗手。
11.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答:
(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集中的地方,必要时请戴口罩。
(3)咳嗽、打喷嚏使用纸巾或用手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4)就诊或陪护时,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N95口罩。
1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与SARS、流感、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并会出现肺炎。但值得关注的是,早期患者可能不发热,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但CT会显示有肺炎现象。流感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咽痛及肌肉疼痛等,有时也可引起肺炎,但不常见。普通感冒的症状为鼻塞、流鼻涕等,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症状。
13.如果怀疑自己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怎么办?
答:如果怀疑自己可能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微信搜索公众号“安医大二附院智慧医院”进行在线咨询,经临床专家初步排查后再进一步确定是否来院就诊。
- 标签: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