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世界眼光、国际视野 成都以赛为媒连接世界
刚刚举行的2019成都体育产业峰会,通过主旨演讲、嘉宾对话、主题分享等形式,共同探讨“体育谋城”“体育兴业”“体育惠民”等话题,为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和智慧力量。与会的各界专家、企业家都认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的成都正以赛为媒、连接世界,未来必将成为体育场馆全国领先、体育赛事国际知名、体育产业高度发达、体育资源辐射全球、体育健身蔚然成风的世界赛事名城。
赛事名城建设
是城市发展的诉求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是成都的城市发展定位。成都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的举办,对成都城市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品牌、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王平认为,成都坚定贯彻体育强国战略,将体育谋城、兴业、惠民相结合,驱动城市体育产业和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这不仅为成都带来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城市事件,也将深远影响成都的文化、未来愿景和成都扮演的国际角色,“世大会、世乒赛、世运会的落地也给成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成都要用好办赛契机,筹办好高等级国际赛事,要加强重要场馆建设的统筹。”他表示,要用好办赛契机,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向先进赛事城市学经验,要加强城市营销,有效促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进一步扩大成都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这次成都举办体育产业峰会我觉得是恰逢其时,我相信成都建设世界体育赛事名城的生动实践也将影响和带动中国一大批城市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大步探索,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赛事名城建设
需找准城市定位
怎样才能让成都成为真正的世界赛事名城?一些国际专家在这次峰会上强调最多的一点,就是成都需要找到自身的定位。
德国RTL电视台原副台长、Mahr Media公司总裁汉斯·马尔认为,成都有非常丰富的资源,需要进一步强化成都体育名城这样的愿景和定位,“必须要有一组专家团队来提前制定总体规划,了解哪些赛事适合成都,怎样才能够吸引到国际国内的赛事观众;当然,还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与相关的国际体育机构和体育组织进行及时联系。成都在体育营销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就,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比如说世大会和世乒赛。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创造国际知名度,能够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也能够推动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投资……”
国际体育科学技术研究院(AISTS)全球市场拓展总监娜琳·奈杜认为,建设体育之城,关键要关注赛事本身,也要关注当地的文化遗产,关注当地的特点,“成都有很多历史、自然景观,有熊猫、有美食。不仅要推广体育赛事,更要把城市一起推广出去,因为城市才是吸引人的所在。”
赛事名城建设
必须重视城市的文脉
与会专家还认为,一座城市要通过体育来营造城市、更新城市,最好用的还是职业体育。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显鹏说:“成都有职业体育很好的传统,像以前的四川全兴是非常有名的,‘雄起’这两个字是从成都兴起的;成都的篮球底蕴和氛围也还不错,所以必须重视城市的文脉。世大会在2021年办,我估计未来也会办奥运会,成都未来要办奥运会我们要想好未来到底要干什么。”
他还提到,成都的场馆建设规划一定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这是关键的问题,“由于赛事质量高,这对成都来说是一个考验,不是什么样的赛事都好看、都能挣钱,也不是什么样的赛事IP都可以落户。成都要拒绝‘赛事泡沫’,这个赛事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参与?赛事能够给市民带来什么?市民到底有没有获得感?赛事名城建设,不能忽略面向大众的公共服务体系。我觉得成都的工作做得还是很出色的,尤其是绿道建设。”
赛事名城建设
需要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
“昨天我的学生从四川大学来看我,突然感慨成都人民真的是很幸福。成都的建设规划很有通达性,从赛事这个角度来讲,很方便去看比赛,这是成都的独特之处。成都正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体育将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在没来成都时我就知道成都是休闲、美食的代名词,未来成都的人们可能是更热衷于体育活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芳说。她从赛事、城市的凝合度融合和创新角度,谈到了赛事名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深耕细作品牌赛事,二是建设稳定的投融资体系,三是树立赛事版权意识,四是技术创新赛事场景,五是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我认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三个维度是:国际体育赛事之都、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她谈道,成都有很多高校,但仍需要培养大量体育经营和管理人才,“希望运营机构能够在成都安营扎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成都迈向世界赛事名城。成都很骄傲的是有非常好的科技创新,科技的引领对于深耕细作品牌赛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需要牢固树立办大赛事观。”
本报记者 黄一可
- 标签: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