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特产

土特产阜阳特产介绍特产平台

  走进巢湖市庙岗镇路店村的西大山,山脚下,一行行茶树纵横交错,一眼望不到边,与套种在茶园的一棵棵樱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山乡美景

土特产阜阳特产介绍特产平台

  走进巢湖市庙岗镇路店村的西大山,山脚下,一行行茶树纵横交错,一眼望不到边,与套种在茶园的一棵棵樱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山乡美景。茶树头上,脆嫩的黄金芽尤为醒目,随风摇曳,让当地几百名采摘工双手不停翻飞。

  “我们就住在附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过来赚点钱特产平台。今年我已经摘了十几天了阜阳特产介绍,一天80块钱。”村民韦玉琴蹲在半人高的茶树间,边采边说。

  眼看着一篓篓茶叶不断汇总,运往制茶车间,梁胜发心情愉悦阜阳特产介绍。2016年,瞅准黄金芽的广阔市场,在外从事建筑工作的梁胜发回乡流转荒山,打造了巢湖市最大的黄金芽茶种植基地特产平台。

  “黄金芽,是由安吉白茶培育而来的土特产。我们这里山水环绕,环境优美,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适宜种植。基地规模从最初的200多亩发展到了今天的1300多亩。现在最高峰时,有400多名周边村民来采茶,一个茶季下来,全程采摘的赚个3000元问题不大。我们的茶叶品质好,销路不愁,预计今年干茶产量7000~8000斤。”梁胜发说,今后他将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带动更多村民一起种植黄金芽茶,增收致富。

  “这是早上刚摘的,趁着回家吃午饭的间隙,赶紧来卖掉。”茶农孔令兴从竹篓里倒出鲜叶后说。一番抽检、过秤,400多元收入囊中,孔令兴喜滋滋地离开茶厂。

  “我们公司自有生产基地1600亩,其中有机茶认证茶园280亩,所有茶园全面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目前,用工量300~500人不等。”茶厂负责人季雪娇介绍,同时他们辐射带动本地周边农户种植茶园1.5万亩,其中实施订单种植5000亩,年培训茶户5000余户。

  距离柯坦镇不远的汤池镇特产平台,山川谷地中,除了采茶人,还有庞大的研学队伍,人气火爆。学生们在茶园体验农事,在课堂学习茶文化,收获满满阜阳特产介绍。

  “庐江的茶叶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本地市场销量比较小特产平台。”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玉贵说,在扩大面积、提升品质的同时,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品茶之旅、茶旅研学、茶香美食等特色产品,形成了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了茶园变景园、茶区变景区。

  今年春茶开采以来,赵玉贵所在的研学基地已接待游客3.6万人。“算上预登记的已达4.2万人,庞大的客流不仅带动了茶叶销售,还带火了本地餐饮、宾馆生意。”

  “作为全省六大产茶市之一,我市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通过制定规划、强化品牌意识等举措,茶产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特产平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茶叶综合产值34.87亿元,同比增长25.6%。

  至4月6日,今年全市春茶已开采面积11.05万亩,储备用工5.68万人,产量0.36万吨,鲜叶价格每公斤均价达280元,干毛茶价格每公斤均价达1800元。主要品种包括乌牛早、龙井43、黄金叶、中茶108等。预计,今年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37亿元。

  在肥东县石塘镇一茶叶基地,当地群众正忙着采茶。(资料图)许庆勇 姚凌梅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我们将持续以茶融合助力茶产业竞争力提升,以茶科技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茶文化引领茶产业品牌化建设。”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建立健全“农户+基地”的专业化、链条式社会化服务体系,统一生产标准、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实现“小散弱”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多渠道助力农民增收。

  今年,在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形如伞状的羊肚菌让当地农户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前景。

  说起这些“宝贝”,基地负责人裴东辉语气兴奋:“我们这个基地有200亩羊肚菌,按照今年亩产1100斤来算,亩均产值在35600元,扣除亩均成本12800元,亩均纯收入在22800元。今年我们已经销售了1万斤干菇土特产!带动东风村村集体年增收25万元,带动30多户脱贫户每户年增收3万元。”

  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裴东辉,是个准“90后”,庐江县万山镇人,有着6年生物技术研发工作经验。2020年,裴东辉从四川回到老家,创办公司,发展羊肚菌产业,强村富民。

  “我们的发展模式是‘两端把控土特产,中间推广’,即提供给种植户优质的栽培种和相关的羊肚菌培养技术土特产,种植户培养出产品后,再从种植户手中收购鲜菇,初加工成干品进行销售,解决种植户优质栽培种和销售问题。”该基地技术负责人彭天祥说。

  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种植的羊肚菌。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高勇 摄

  小小食用菌,撑起大产业。近年来,我市通过示范市、县建设,以公司、种植大户带动,推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如长丰县造甲乡食药用菌产业园引进的安徽百麓集团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食药用菌产量可达1200多吨,预计产值5000万元左右,带动村集体增收12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0万元左右。

  “作为食用菌中的珍稀品种,全市羊肚菌设施栽培面积已达4000亩特产平台。”市农业农村局菜篮子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预计今年我市食用菌年产6万吨、产值6亿元。

  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种植的羊肚菌。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高勇 摄

  时下,这里的番茄正大量上市。老品种番茄、金镶玉、夏日阳光、普罗旺斯……大大小小品类繁多的番茄,愉悦着食客的味蕾,带给当地农户沉甸甸的幸福。

  在中垾镇小联圩果蔬特色产业园,一栋栋钢架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显得银光锃亮。掀开门帘,红的、黄的、青的、紫的,数不清的果实挂满2米多高的植株。

  从事番茄种植24年的张克成,在这个产业园种植了十几个大棚的番茄。去年11月份开始,他就围着大棚转。“春节前开始上市的,一直会持续到6月份,现在每天上市量超过2000斤。”

  张克成摘下一个老品种番茄,一掰两半,鲜红的沙瓤夺人眼目。尝上一口,酸甜可口,有着浓郁的儿时记忆。“我的棚子里一共有8个品种的番茄,很多人过来采摘,年收入30万元以上。”

  小联圩村党总支茆思维介绍,小联圩果蔬特色产业园占地240亩,建有82个果蔬大棚,种植有20多个品种的番茄,线上线下热销。

  中垾镇番茄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在省农科院、市农委的技术指导下就建立了罗巷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反复摸索,探索出番茄-水稻水旱轮作、“三棚四膜一帘一布”、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的特色种植模式。

  目前,中垾镇番茄种植范围扩大至滨湖、小联圩、建华土特产、三圩及中垾居委会5个村(居)委会,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年产番茄近6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合肥、芜湖等周边城市及河南信阳、江苏南京等地。近4000户群众通过种植番茄发家致富。番茄种植大户亩均纯收入1.8万元,户均纯收入5万多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合肥培根固土、精准浇灌,推动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在乡村茁壮生长,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立足特色,持续发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质效,奋力打造百亿重点产业链,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共同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安徽合肥十大特产
  • 编辑:孙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