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经济  杂谈

欧美对日本漫画最早的评价:恶心一文读懂日本漫画的逆袭人生

  1978年12月中国政府开始推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开始“改革开放”建立经济强国!经过30余年的努力,中国目前已在经济、文化上全方面的跟世界接轨。

  越来越多的“西洋”物件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其中“日本漫画”更是让中国青年醉心到无法自拔,《火影忍者》、《航海王》、《多啦A梦》等一系列优秀的“日本漫画”成为中国青年的时代记忆。2015年5月28日,为纪念《哆啦A梦》之父藤子·F·不二雄诞辰80周年的动漫大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内地上映时。

  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微信朋友圈被《哆啦A梦》的“回忆杀”彻底刷屏了,无数的80后、90后喊着“哆啦A梦”的名字,追忆这位可爱的“蓝胖子”以及自己逝去的青春。用“新华网娱乐”的话说就是“它是我们童年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活在九年义务教育下的孩子们的左右脑得到了均衡的开发。“

  面对“日本漫画”在中国赚的金满钵满,中国的产品人意识到“漫画”是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产业,随即大量资金涌入了“漫画产业”,中国人自己的漫画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借助中国目前发达的互联网经济,孕育出了中国特色的漫画形式“互联网漫画”,据专业互联网数据公司艾瑞咨询公布的《2016年中国漫画行业报告》。

  中国目前“互联网漫画”用户已高达9000余万,然而用户是有了,但“中国漫画”目前在内容生产上依旧疲软,无法产出大量媲美“日本漫画”的优秀作品,市场上优秀的”国漫“屈指可数,“国漫”至今尚未摆脱“低质滥造”的困境。

  对此很多国外漫画从业人员高呼“中国漫画”不行!对于这样的“指责”小袁想说给我们“国漫”一点时间,以历史经验来看优秀的东西绝非“从天而降”,别看“日本漫画”现在风光四射,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漫画”可是被西方媒体嘲讽的一无是处,1987年的华尔街日报直截了当的讽刺道:日本的成年人仍在读漫画并沉浸在幻想之中。

  美国作家保罗·索鲁1975年的著作《火车大巴扎》中将日本漫画称呼为“恶心的漫画书”,可见当时“日本漫画”的境遇比如今的“中国漫画”要悲惨很多,我们是没有好内容。而它是连这种艺术形式都被欧美主流社会讨厌讽刺。但是“日本漫画”人并没有因此泄气,他们秉承生产更加优秀作品的态度,持续不断为“日本漫画”添砖加瓦,相信总有一天日本漫画会让人刮目相看。

  经过时间的考验,如今“日本漫画”已然成为了“漫画”界的金字招牌,并且日本人还颠覆了传统漫画界,将“漫画”这种补充附属媒介,打造成了能够跟电影、电视、小说“华山论剑”的社会大众传播媒体,此可谓“日本漫画”对世界漫画行业的立世之功。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理性分析“日本漫画”的发展史,找出其中蕴藏的成功节点,对当下的中国漫画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漫画”的英文单词是“manga”,这个词并非日本的“舶来品”,是先有“漫画”再有“manga”,1814年日本艺术家葛饰北斋给自己“天马行空”的随笔,取了叫“漫画”的名字,以“漫”寓意自己无限可能的幻想。

  而对于现代“日本漫画”来说,它的“根”应该来源于两个方面,内容的奇思妙想源于日本民族自古对“图形”的热爱,表现形式则来源于欧美的“连环画”。古代日本人使用的文字“汉字”,即为一种抽象的象形文字,“文字”本身就是对自然物的夸张总结,本质上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

  长时间的使用“汉字”,潜移默化之中日本人养成了热爱“图形”的情怀,也正因如此“绘画”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绘画作品中有以高冷孤傲著称的“水墨山水”,高贵华丽的宫廷壁画,也有反应市井百姓生活百态的版画“浮世绘”。

  因为绘画艺术覆盖了日本所有的社会阶层,因此日本人从不缺少与“图形”相处的时机,“看图”是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正因日本人有这种“看图”的习惯,当“漫画”横空出现的时候,日本人并不会过多的抵触。因为这种不抵触,“漫画”在日本获得了难得的发展土壤,而经过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绘画作品”,则为漫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至于日本绘画何时发展出了漫画这一茂盛的分支,时间要追溯到明治时期,当时日本正在进行“全面西化”的明治维新,大量西方的事物开始涌入日本,其中就包括了欧美的“现代漫画”。最早将“现代漫画”带入日本的是一位叫查尔斯·沃格曼的英官,它在1862年参看英国的“漫画杂志”《笨拙》在日本搞了个《日本笨拙》,用诙谐幽默的图形语言讽刺时政以及社会的陋习。

  因为这本杂志的出现,让当时正处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日本有志画师意识到“绘画”也能唤醒民众的、自强的意识,因此日本开始涌现一批讽刺漫画。用“汉字”特色的双观语境,将变革中的日本出现的各种问题,幽默而又真实展现在普通民众与政府面前,引起日本社会的警惕以及修正。

  1906年日本漫画先驱北泽先生,搞出了日本第一本漫画刊物《东京小精灵》,“日本漫画”走出了不再是文字附属的第一步。在此期间“日本漫画”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且有位叫麻生丰的日本漫画先驱,为漫画赋予了“社会责任”,1923年日本发生东京大地震,日本举国共哀!老百姓内心充满恐惧,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而就在此时麻生丰创作出了《满不在乎的爸爸》,他描绘一个家庭怎样从灾难中迎来新生,呼吁东京大地震的灾民们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望,明天一定是会更好,当前的任何苦难都只是暂时的。因为戳中了灾民们的痛点,又引导了灾民心情积极向上,《满不在乎的爸爸》一经推出就因获得了老百姓和政府的双重肯定而“大卖特卖”。

  然而因为“漫画”的初衷就是对时政进行讽刺抨击,当军国主义政府在日本上台后,它成了政府的眼中钉。1940年,政府打着“漫画”理应为天皇服务的旗号成立“新日本漫画家协会”,将日本漫画产业收归“国有”,并以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求这一时期的日本漫画创作者们,必须歌颂日本军国主义,否则休想把自己的作品刊发出去。

  因为国家机器这种“”性的控制,日本漫画在这一时期陷入了极度的低迷,漫画作品的内容不再丰富多彩,全是呆板的为军国主义宣传,教老百姓怎样效忠天皇,怎样心甘情愿的为军国主义主导的战争买单。

  一场二战,日本人给被侵略国带去灾难的同时,日本自己也被耗的筋疲力尽,那时的日本普通民众迫切需要“精神食粮”来塞满精神世界中曾被军国主义思想占据,如今空空如也的部分。原本填充的职能应该是由小说、电影来完成,但因二者的价格在当时相对非常昂贵,在日本经济完全崩溃的日子里,普通人是消费不起的。

  但日本老百姓又急需“精神食粮”,因此一些用廉价纸张大规模印刷的“漫画图册”开始在普通民众间广为流传,而这些图册又分为了两个流派。一个是以有“漫画之神”称谓的手冢为代表的“赤本”漫画,手冢最早的“漫画图册”往往封面都是大面积的使用红色,让它的画册能够在众多肃静的书籍中博取眼球,因为这个红,就有了“赤本”漫画的外号。手冢的第一部赤本漫画是有着映像漫画开山之作之称的《新宝岛》。

  在《新宝岛》中手冢破天荒将电影分镜头创作方式融入漫画创作中,让漫画不再是平庸的一格一格的讲故事,而是充满了动感的“乱窜”。因为“赤本漫画”是日本当时出版商想出破解当时日本缺乏廉价“精神食粮”的方案,此方案在《新宝岛》大卖后,就一跃成为了日本漫画的主流。

  而在这个主流之下,还有一个游走在市井的漫画流派,它被称为“剧画”,由于内容充斥着血腥、暴力、性,以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为主旋律,也被称为“黑暗漫画”。因为这类漫画跟主流社会弘扬阳光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相背离,出版商很长一段时间是排斥的,不会出版此类漫画,书店也不能售卖,但由于漫画的内容刺激,这类漫画在地摊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积累大量读者。

  而这很快就被出版社嗅到了商机,出于讨好“黑暗漫画”受众的需要,开始将白土三平、水木茂为代表的“暗黑系”漫画作者扶持上了主流漫画的台面。

  其中白土三平历史题材的武士英雄漫画,靠着打斗场面血肉横飞的感官刺激,在漫画杂志《狼牙》中独占鳌头,《狼牙》让白土三平为世人熟知,而白土三平让《狼牙》成为当时最牛的漫画杂志,风头一度超过“赤本”漫画的代表手冢。就这样“日本漫画”在“赤本”、“剧画”两架马车的拉动下,开始重获新生!

  由于“赤本”、“剧画”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盛行,让一代日本人养成了看“漫画”的习惯,当世界进入70年代时。上班族在上下班的列车上看漫画、学生在课余闲聊时看漫画、家庭主妇在家务闲暇时也看漫画,“漫画”成为了普通日本人消磨时光的必备良品。

  由于“漫画”受众群体不断的庞大,大量社会“资金”开始涌入漫画行业,譬如《青年漫画》、《漫画行动》这类漫画杂志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造就了“日本漫画杂志”繁花似锦的局面。而也正是由于“杂志”数量增多,受众群体就那么点人,所以各大杂志为了能够拉住读者,开始渴望新颖的漫画作品。

  如此背景之下,漫画的题材开始向我们所知道的所以文化作品题材衍生, 且因为竞争漫画家们不在只是单纯的用画面冲击去博取读者,毕竟漫画”画面“再刺眼,也无法给电影、电视的特效比。漫画家开始深耕自己讲的故事,并诞生了一系列有深度的好故事,科幻类的《攻壳特工队》、侦探类的《鲁邦三世》无不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佳作。

  甚至在1983年,漫画《童梦》还斩获了当年的科幻小说大奖赛的榜首,可见“漫画”内容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跟内容的鼻祖“小说”一较高下。对此日本文化学家吴智英是这样说道:如今,漫画囊括了小说的所有形式,从完全低俗、粗野的讽刺小说到典雅的抒情小说应有尽有。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应有尽有”,漫画开始不再是一个某类文化创作方式的附属品,而是成为了可以跟小说、电影三足鼎力的成熟大众传媒载体。

  本次二战后日本漫画发展史探析,是因为个人是位资深的漫画迷,出于对漫画的喜爱,以及对中国漫画发展的担忧,想借此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日本漫画”怎么发展起来,并将“日本漫画”的发展经验用于我们中国漫画,让中国漫画少走弯路,早日成为能够在世界漫画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日本漫画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日本漫画人用努力让漫画不再是专属于儿童的“”,打穿了“漫画”的年龄界限,培养了贯穿日本社会各个年龄层的受众群体。而为了满足各个年龄层的消费需求,漫画从业者开始不断尝试各种文化题材,题材的丰富让“日本漫画”不再单薄,随着时间的推移,“漫画”所承载的文化体量追上了电影、小说,最终缔造了如今“日本漫画”如今的地位。

  据专业互联网数据公司艾瑞咨询公布的《2016年中国漫画行业报告》,目前中国漫画的从业人员的目标运营群体依旧是以学生为主,而专注学生群体,无疑会局限漫画的发展,中国漫画逃脱不了“小儿科”的定义,所以目前的漫画人,应该将漫画的题材、画风进行扩展,去迎合各个阶层、年龄层的人,只有这样中国漫画才能从中国文化题材的边缘地带走出,成为大众消费的必备良品,而只要当它获取了跟“日本漫画”一样的社会地位,那时它才能够在世界漫画之林立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