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文化  文化

张曙光:文化的传承与转换(2)

本站

近日有关于本站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本站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本站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本站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本站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张曙光,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虽然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一般来说它是以民族为单位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一样。本次报告中,报告人回顾了漫长的中国文化发展史,并对比了世界不同文化的特点,来讲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转换。

  奥林匹克运动是从古希腊发源的,它代表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古希腊人是非常理性的。而教主要是一种信仰,它跟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不一样,它是一种信仰的精神;人类自从走出大自然,其实我们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那么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人类自己要面对、自己要去解决。这些国家其实都不一样,差异很大的,但是相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我们感觉到它还是有一些家族相似性,所以我们对它做一个总结,那么我也总结了三点,第一点推崇理性。

  推崇理性主要是由古希腊和罗马人所创立的文化体现的特点,这个理性包括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所谓的理论理性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中的理性,这个叫理论理性,所以他是普遍的。这个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性、不存在一种物理学是美国的物理学,然后到了中国还有中国的物理学,我们一听这是胡说八道,自然科学是普遍的。那么实践理性就不一样了,实践理性指的是人的伦理道德活动、活动,它这个具有民族性、具有地方性、也具有社会历史性。那么这是第一个特点,西方人理性比较突出。

  信仰主要由犹太人所创立的宗教文化来体现,当然犹太人所创立的这种宗教文化也经过了几个阶段。最初的犹太教,后来的天主教,再后来的就是教、新教。虽然形式在变化,但是精神信仰这一点是不变的,对上帝的信仰是不变的。另外由于教的这种新的伦理,它也成为后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因素,就是接的每一个铜板都用来扩大再生产,这样的话你在大地上的这个行为就有了神圣性,那么这就是它的信仰。

  第三个特点自由,古希腊就有自由民、有奴隶,有一部分人是自由民,而另一部分人是奴隶。这个在我们中国没有这个区分,在我们西周时期也好,在我们后来的春秋战国以后也好,在我们中国没有哪些人是自由民,哪些人是奴隶,没有这个区分。另外就是刚才提到的教的精神自由,而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由,这个主要是来自于英国苏格兰的自由主义理念。自由主义理念就认为人天生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天生的自由权利,所以他把这个自由看成是第一位的价值。然后平等,再然后我们知道,还有博爱,这个法国大时期,又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理念。

  我们下面给大家来交流第四部分的内容,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今天的话题其实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基本概念是文化,另一个基本概念是文明,刚才我们说了,文化和文明其实是不一样的,文化这个概念他包括文明。文化是指人有意识的活动,凡是我们有意识的活动都属于文化活动,而文明是指的文化活动中那些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我们首先把他们两者区分开,就文化来讲,我们只能是传承和创新。每个民族的文化都要首先继承下来,并且在这个继承中根据历史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来进行创新。我们不能因为改革开放,因为我们要社会转型,我们就把中国传统文化扔掉,文化是不可能把它扔掉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文化一方面它是我们生活的工具,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们人的基本的规定性。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了,那我们跟禽兽就没有多大区别了,人之所以为人,根本上是在于我们有文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化我们只能是在传承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而不可能像对待工具一样,像对待我们的服装一样,我们到夏天就穿得单薄了,我们到了深秋就换上深秋的服装了,想把它穿上就穿上,想把它扔掉就扔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文化我们首先来看它的传承,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的遗传方式。如果说动物它只是靠生理遗传,生理遗传一般来说就是它的父代有什么本领那么他子代也有什么本领。但是他很难积累,更不要说扩展他的本领。人他可以以文化来作为遗传方式,这个是在我们的生理和身体之外进行遗传。这靠的什么?靠的是语言符号,靠的是文字符号。并且这个语言符号还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进行传播和创造,从而使得这个文化和文明不断地发展和提高。特别是教育学习活动的开展,文化的因革损益和文化传统的形成。文化一旦形成,它是不是不变呢?按照孔子的看法他也是变化的,称之为因革和损益,主要指的是变革,变化,那么损当然是减少,而益是增加。也就是说文化在它的留变的过程中他是会发生变化的。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华夏的文化,我们今天所说的华夏的文化,已经融进了很多少数民族的经验、智慧和创作,我们今天的中华文明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文化也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我们说人类社会遵循优胜劣汰法则,动物界遵循这个法则,文化其实也遵循这个法则。如果你的文化落后了,慢慢的也要会被淘汰掉;如果你的文化是先进的,它就可以保持生机和活力。所以文化也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

  下面我们来看文化创新。文化只要是有变革就必定意味着有创新,文化随着人的能力和自由意识的发展而推陈出新。在三个方面有变化:第一个层面是器物。这是最直观的,像我们房间里边的这些器物,电灯、麦克风,我们知道这都不是我们祖先创造的,这都是从西方来的。当然,我们掌握了这个技术之后,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第二个层面是制度。我们现在所实行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已经是现代社会的制度了,不仅有党的领导,而且还有、政协和法院等。第三个层面是观念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虽然非常难,特别是观念中的信念,人的信念一旦形成,有的人甚至终生都很难变。但是我们近代以来,遭遇到这么大的一个社会的变革,那么中国人的观念的其实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过去经常讲一个词叫代沟,代沟意味着老一代跟年轻一代观念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对有些新事物,年轻人特别欣赏,但是老人可能就看不惯了。现在代沟这个词慢慢不用了,是不是意味着不同代的人之间观念已经弥合了?我们发现不是这样,而是代沟的现象现在已经普遍化了。普遍到什么程度?据说90后的已经瞧不起80后的了,00后的说我们跟你们90后的又不一样了。代沟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中,观念的变化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很频繁的。所以文化的创新它不仅体现在器物层面,而且在制度和观念这两个层面都有体现。而文化的繁荣和衰败取决于人的文化理念和社会性的活动。今天中国的文化,要真正地获得一个大的发展,要真正地把我们这种文化推向国外。我们现在提一个概念叫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真正地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今天特别强调,文化的繁荣也好、衰败也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要有新的文化理念,当然了,随之要有一系列新的社会性的活动,比如像我们今天这个讲座。我用中国的文字给大家做一个说明,你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好”字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一个女性,你看这个女人在旁边,怀里边抱着个娃娃,甲骨文几乎就是模仿。但是到了这个地方大家会发现,发生变化了,发生什么变化呢?位置已经变化了,女子的位置已经变换了,后来基本的形状没发生变化,但是越来越抽象化了。从到小篆、到隶书、到行书、到草书,再到我们今天的楷书,仍然是女子。什么是“好”?女人生养孩子这就是好。你看这体现了什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第一个特点生生不息。我们最看重的是生生不息,西方人最看重的是自由。我们中国人看重的是要活着,要活下去,当然要活得越来越自由、幸福,活得越来越好,所以女子就是好。我们用这个文字的变化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因革和损益。另外,节日这几年我们正在恢复,这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形式,过去中国的节日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我们当做糟粕破除了。什么叫节日,被赋予生命和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叫节日,它是一个时间的节点,而这个时间的节点被赋予了生命和历史的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四个节日。春节意味着什么?春节意味着我刚才讲的新陈代谢。是不是?大年三十是个除夕,除夕过了,这就到了春节了,这就是一种新陈代谢。下面是清明节,清明节我们知道,清明节是送别或者祭奠已经去世的人,一方面这是很哀伤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春天来了,我们又利用清明节去踏青,所以代表了生死之间的这种循环。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节日里边唯一的,是对于一个文化人的祭奠,对屈原的祭奠,屈原之所以有端午节纪念屈原,不是因为屈原是三闾大夫,而是因为他是离骚的作者,他是一个爱国的诗人,他的离骚成为千古绝唱。中秋节,中秋节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了,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个寒意慢慢就升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恰恰是利用中秋节这个月圆的时候,八月十五来求得一种人的团圆,家庭的团圆,当然我们扩而广之民族的团圆,甚至整个人类的和平、安定,所以这里边都非常美好的含义。因此我们今天要继承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把过去的一些好的老规矩继承下来。看看哪些老规矩不适应时代了,要破除;哪些老规矩它里边蕴含了我们中国人对的追求,还要把它继承下来,甚至发扬光大。

  下面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学派概括一下: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佛教。儒家内容非常丰富,我把它概括为两句话:仁智兼备,忧乐天下。孔子最看重“仁”和“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家都非常了解这样的话。而“仁、智”后来转化为我们今天讲的“德和才”。我们说一个人要德才兼备,“德”是“仁”,“才”是“智”,另外优乐天下,儒家从孔子、孟子、荀子以来,中国的文化人、知识分子也包括我们中国的每一代里边的那些社会的中间分子,都继承了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以天下作为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仁智兼备和忧乐天下是儒家最可宝贵的理念精神。道家讲道法自然。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这个话原来我们可能感觉抽象一点,或者离我们远一点,今天感觉已经非常现实了。为什么呢?工业化以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就应当从老子那里吸取这样一种智慧,如何使人类的活动能顺应自然界,达到天人合一。老子不是一个退避出事的人,他完全意识到儒家入世的合理性,所以他说一个人生下来当然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壮大,这个孩子甚至将来还要建功立业,所以他叫知其子。但是再知其子,无论我们如何要求进去,要求发达,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是来自于母亲的,永远离不开母亲给你提供的源头的活水、源头的精神,所以要知其子、守其母,这样一种思想是很深刻的。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他在艰苦的时代,在他不顺利的时候,他能够奋斗,而一旦他功成名就,就消极了,甚至堕落了。什么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忘掉了老子的这样一种教导。佛教的我把它概括两句话:一个就是慈悲;一个是众生平等。虽然我们在今天还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应该有个大的发展,每一个人的慈善心也应该有一个大的激发。首先对人类讲平等,然后我们再进一步把人类的平等推广到对生命的重视。这是我总结的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家的基本理念。中国人在近代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创造性地又形成了新的家国情怀和天下意识,形成了公民的理性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和天下为公的意识,这都意味着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