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文化”札记
近日有关于本站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本站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本站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本站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本站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横空出世,令人们的视野又开启了一扇新窗,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使社会的曝光度进一步提升,无密可保”或不胫而走成为时下社会的一大特点。譬如:某省一位新任省长在大会上讲话,把“滇”念成“镇”,再如某大学在开学典礼仪式上大幅标语把鸿鹄之志错写成“鸿皓”,还有某大学校长在大会朗诵古人诗词时出现明显错误……此类例子多不胜数。而对此现象人们都习惯一言以蔽之——没文化。
记得幼时,没文化是对不识字的文盲的一种称谓,而今这些林林总总的文化“奇闻”,发生在高校毕业生抑或高校掌门人身上就有些难以理解。问题是,什么是没文化,而文化又是什么?需要我们审慎看待并讨论之。
微信上言,学历不是文化,文凭不是文化,那文化究竟是什么?很多地方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县,我们国家也提出了文化自信,那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又有几人能说清楚?我们不少人以为文化强县就是把文艺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以为多唱几台戏、多跳几曲舞、多演几场电影就是文化强县了。其实差矣。有的把文化划归为对地域文化的开发挖掘,从而为旅游产业的导向引领指点迷津;更有甚者,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借此驱动发展引擎,这些认识不是说与文化不沾边,也不是说与文化无缘,但它们都并非文化内涵的当有之义。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二字追根溯源来自《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最早文与纹是同义,后演化成修饰雕琢美化之义,而化则是“易”变”之义。后来我们的古人就把文化合起来使用,其最初的含义就是“以文化人”。
宋人程颐在劝人读书中曾说过一段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读书是改变人的气质。“三日不读圣贤书,面貌可憎”均是此意。文化,就是用我们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质来熏陶人,改变人,所谓正己化人是也。套用现今流行的语境,有智者把文化概括为四句话,也即所谓有文化的人的四个标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也就是说,文、化重在用文化人,化人的气质,化人的素质,化人的观念,化人的理念。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要让“文”融入人的血液里,改变人的日常言行举止,通过“文”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所以我们说有无文化,不是念错几个字就没有文化,关键是要从思想观念上扭转人的行为,聚焦的重点从一开始就不应在念出几个错别字上。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念错字。有文化的关键,是在于内心的净化、行为的文雅、境界的提升。无论一个人还是全民族,此理皆同。(王小庚)
- 标签:本站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
-
临汾网评:“文化”札记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横空出世,令人们的视野又开启了一扇新窗,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使社会的曝光度进一步提升,无密可保”或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
为支持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商务部、中宣部、外交部、财政部、文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
- 文化如水润警心
-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
- 中國網地産
- 中国文化交流网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
-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