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资讯

这位阜阳人与孙中山关系密切曾数次到横滨拜谒孙中山先生接受指导这段历史你知道吗?

  程恩普是安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是资产阶级先行者。他热爱国家民族,追求社会进步,矢志推翻封建帝制,历岁驰驱,不辞艰险。他发动辛亥之役光复颍州,组织军北伐,曾与张汇韬领导的淮上军并肩作战于皖西北地区。进入后,他反击、反对外族侵略,保持了者的斗志与高尚节操。他一生跌宕起伏,命运多舛,功厥甚伟,堪称安徽近代著名的先驱、同盟会元老、杰出的爱国志士。本报约请阜阳市博物馆副馆长杨玉彬撰文,谈谈程恩普在辛亥期间的奋斗经历和人生故事,以飨读者。

  程恩普,字稚周,安徽阜阳县人,晚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第四子。清光绪八年(1882年),程恩普出生于颍州官僚贵族家庭,其父程文炳时以江西南赣镇总兵之职办理长江防务,次年迁湖北提督。颍州程氏家族,源出河南洛阳,尊北宋“二程(程颢、程颐)”为先祖,明末由洛阳移民迁徙至安徽颍州东之霍伊庙(今颍东老庙镇马圩村西南)定居,程三奇系颍东程氏之始迁祖。晚清以来,皖北、豫东一带捻军起义风起云涌,捻清之战此起彼伏,程文炳投效军门,以战功屡获升迁,这一“军功家族”日渐显贵,遂发展成皖北一带著名的世家大族。阜阳旧有“程门三提督”“程门三秀”“程门两知府”之说,尤以“程门三提督(湖北提督、福建陆路提督、长江水师提督的程文炳;长江水师提督、抗日名将程允和;福建陆路提督程之伟)”声名远播。晚清社会动荡,程门三提督效力清政府平定内乱,并参加了抗法、抗日战争,曾为国家、民族作出过贡献。矢志推翻封建帝制程恩普少年文静深沉,任侠仗义,少时效法先贤,遍读百家之言,精于兵法谋略。程氏族谱记他“幼好百家言,尤爱兵书,颇具乃父遗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程恩普投笔从戎,考入位于省府安庆的安徽武备陆军学堂,学习军事技术知识,三年期满毕业。在校期间,他思想活跃,与柏文蔚、卢镜寰、廖少斋等进步青年共倡改革,深受师生拥戴。晚清时期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酷欺压下积贫积弱,清政府的统治内外交困、摇摇欲坠。国家、民族危亡之秋,无数中华仁人志士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苦苦探寻救国救民之路。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大批青年学子怀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远赴国外学习治国理政思想与先进富国强兵之术,日本是当时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程恩普东渡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读书。同年8月,孙中山、黄兴等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的纲领,办《民报》为同盟会机关报。程恩普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从此矢志不移走上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道路。开展活动在东京期间,他曾数次到横滨拜谒孙中山先生,接受指导,孙中山命程恩普、孙毓筠(寿县人)共同主持开展安徽运动。在组织开展安徽期间,家资丰厚的程恩普曾慷慨资助皖籍者,多寡从不吝惜。光绪三十二年(1906)冬,程恩普奉命回国,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在阜阳发展势力、成立组织“安仁会”。利用其父任职提督的条件,程恩普在长江水师官兵中宣传思想、发展同盟会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程恩普回东京复命,同年冬又回国,与孙毓筠、权道涵、段云、张汇韬、赵声、柏文蔚等图谋发动南京新军起义。起义失败后,程恩普潜回阜阳,在颍州城南大街田家祠堂对面开办“益智书局”,秘密开展活动。益智书局表面上由程恩普表兄吕济川负责经营,实际上是安仁会活动的总部机关。程恩普以书店作掩护,在这里联络同志、交结朋友、宣传、发展会员。阜阳社会名流、进步青年、会党、团练、军警中的一大批有志之士纷纷加入安仁会,势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日后辛亥光复颍州的核心力量。资助程恩普家族是阜阳近代著名的封建官僚贵族大家族,晚清以来在阜阳及周边地区开办的实业较多,官僚资本丰厚。如豫丰公司、河南焦作煤矿、芜湖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阜阳裕兴榨油公司、两淮织布厂、裕太钱庄、恒昌、协盛、协隆、协和、裕丰典当行等,均系程氏家族所经营。程恩普在颍州以商人身份掩护活动,在宣统元年(1909年)推行立宪新政、实行城镇乡地方自治运动中,曾被选为颍州地方自治董事会总董事、颍州商会会长。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不仅掩护、保护了一大批者,更是慷慨解囊、无私资助安徽事业的发展,帮助许多者渡过难关。早在留日期间,程恩普就大量资助安徽党人,皖籍党人聚会或回国,所需活动经费均由其出资。1908年,熊成基在安庆起义失败,一批党人逃亡阜阳,程恩普负责接济落难同志,还将其妥善安置在安仁会内活动。宣统年间,颍州绅士组织团练,程恩普秘密从“青帮”中挑选青壮年打入团练内部,充当士兵头目,积蓄力量。1911年3月,为呼应广州起义,程恩普还受黄兴、赵声等委托,在颍州选拔一批精干义士到香港参加4月份的起义。

  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极大振奋了阵营。程恩普获悉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即在颍州益智书局召开安仁会负责人会议,议定派杨国弼、余化南前往武汉联络起义军。同年11月15日,张汇韬、王庆云、袁家声等光复寿州,宣布寿州独立,建立淮上军,兵分四路出师北伐。张汇韬亲率第四路北伐军北上,计划夺取颍州,以颍州为依托西征豫东沈丘、淮阳等地,然后北上直取京汉铁路,扼清兵南下通道,支援武汉军。张汇韬挥师北伐期间,程恩普一面积极与淮上军联络,一面在颍州农学堂召开安仁会大会,宣布颍州独立,组建淮北国民军。程恩普任淮北国民军军统,自毁家财以充军饷,颍州的标练军、巡防营官兵均归顺国民军,颍州府知府长绍、阜阳县知县胡汝霖弃城而逃,颍州遂告光复。11月24日,淮上军击败清军残部,张汇韬率部进驻颍州城,与程恩普淮北军胜利会师。颍州光复后,程恩普认为应抓住战机,趁皖北、豫东一带清军防守薄弱乘势北伐,支援辛亥。与张汇韬商定北伐大计后,淮上军驻守颍州城,程恩普率淮北国民军三路出兵北伐:一路由宁隽元、陈子贞率领进攻太和县城;一路由阎子顾部西征河南新蔡;一路由程恩普、李靖宇、程孝周率领军4000人,进攻蒙城、涡阳、亳县。三路北伐军进展顺利,1911年12月3日,宁隽元部占领太和,宣布太和县独立;此后,蒙城、涡阳等地区先后光复。12月11日,程恩普率部从涡阳出发进军亳县。亳县清军统领李辅勋,最初拟派代表与军谈判投降,恰又接姜桂题密电令其抵抗,又见倪嗣冲部大队人马逼近阜阳,于是改变主意,诈约程恩普到亳县南溜子集会晤,拟设伏围而歼之。程恩普率部抵达溜子集时,突遭李辅勋部伏击。军陷入重围,仓促应战,与清军奋力肉搏数小时,因敌众我寡死伤甚众。幸亏程恩普弟弟程孝周沉稳指挥炮兵,连续炮击杀伤清军,军才得以突围,撤退至高公庙。此时颍州城亦被倪嗣冲部围困,程恩普急率残部南进回援颍州守城的淮上军,行至大沙河东岸遇见溃兵,知颍州城陷,只好退至阜阳城东南中流村休整,自己则赶赴南京、安庆,请军北上讨伐倪嗣冲部。1912年1月1日,安庆党人以段志超为司令、管鹏为参谋长,出师北伐倪嗣冲部,安徽督军孙毓筠发表誓师北伐文。北伐军到正阳关,与南京国民军柏文蔚派遣的卢镜寰部会合组成联军,直趋阜阳。1912年1月27日,北伐联军在阜阳东四十里铺大败倪军,1月28日夜在十八里铺再败倪军。1月29日,北伐联军在三里湾渡口遭倪嗣冲援军倪毓棻部偷袭,败退至正阳关与倪军对峙。此次北伐失败后,倪嗣冲在颍州城大肆捕杀党人,程恩普旧部李栋、余化南、张东鲁、吴殿元等安仁会会员被害,倪部炮营管带于九峰等被杀,李靖宇侥幸逃脱。亳州溜子集之役,是程恩普率淮北军出师北伐以来受挫最重的一次战斗。此役,淮北军浴血奋战,官兵阵亡54人、伤100余人,程恩普重要将领齐栋元、齐元、宁文明、丁开有、朱德广、李仲三、盛怀玉等壮烈牺牲。颍州城陷后,守城淮上军伤亡惨重,未及撤出城的军官兵残部亦遭倪嗣冲残酷。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南北和议,军北伐联军奉命班师,遂与倪嗣冲部休战。时孙毓筠任安徽都督,欲委任程恩普为淮北国民军司令,驻守阜阳。程恩普认为“(南北)统一既成,兵多徙苦吾民”“吾党起兵,原以救国救民为宗趣,势位富厚,宁真者所措意。”乃坚辞不就。此后程恩普斥资解散部属,退出军界,与吕荫南、张秋白等移居上海,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事实证明,此期程恩普谢绝任职淮北国民军司令与遣散部属之举,是皖北国民事业的一大损失。假若有这支安徽督军鼎力支持的武装力量驻扎阜阳,虽不能与倪嗣冲部形成完全抗衡之势,皖北地区至少不会出现后来倪部一支独大、肆意党人的不可控局面,而被程恩普遣散的众多部属、原淮北军中坚力量,亦不会惨遭杀祸。从这个意义上讲,程恩普是一位忠诚、坚定、纯粹的无私者,却算不上是出色的家、军事家。程恩普居沪期间,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思想不改初衷。倪嗣冲依附袁世凯,在颍州捕杀党人,程恩普旧部李靖宇逃至上海避难,程恩普、邢元伟、李靖宇等筹办《报》,宣传讨袁,大造。1912年4月,程恩普筹资与沙淦等在上海创办《社会世界》月刊杂志,杂志秉承“改革恶劣社会,促进革新事业,主张平等教育,实行,维持世界和平,提倡无治主义”的主旨,设社会棒喝、时事月旦、杂俎、丛谈等栏目,宣传广义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杂志共出版5期,袁世凯政府罗织“实行,铲除强权,必至劫掠煽乱”罪名下令停刊。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宣誓讨伐袁世凯,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先后宣布独立响应,全国讨袁之战风起云涌。军讨袁活动失败后,皖籍者亡命上海者甚众。程恩普则倾囊相助,保护、救济了一批亡命上海的皖籍反袁党人。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安徽都督孙毓筠变节附逆。程恩普怒而变卖地产,在上海法租界永乐里设淮北讨袁办事处,与丁象谦、李靖宇、宁少清、张锡三、程梦吾等党人开展讨袁活动,分派多人潜至倪嗣冲军队内部进行策反,仅参与策反活动被倪部杀害者就有程殿振等11人。后袁世凯去世,程恩普等讨袁活动乃止。1916年,黎元洪派员到上海给资遣散讨袁机关,程恩普深以为耻,认为讨袁乃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分文不取。

  程恩普是一位激进的、纯粹的资产阶级者,一生无私奉献,为此荡尽家资。他晚年寓居上海,体弱多病,贫困交加,精力日益衰竭,但忠诚于、拯救国家民族的信念历久弥坚。1928年国民军北伐胜利后,中央诸老同志获悉程恩普晚年生活艰辛,每欲出资解其窘状,程恩普均婉拒说:“牺牲为党之本分,若望报尝,与术工投机者何异?稚周不忍为也。”反映了一位先驱者无私的牺牲精神与高风亮节的品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加剧入侵中国。民族危亡,国难日深,程恩普忧愤交加,病卧不起。1937年8月以后,上海沦陷,程恩普瘫卧床第数年不起,欲归颍州故里不得。1943年7月25日,程恩普病逝于上海法租界蒲石路寓所,卒年61岁。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重庆闻讯,以航空快递件寄手书“耆德旧勋”挽联祭奠。1944年6月8日,国民政府为程恩普专发褒扬令,对其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程稚周(程恩普)早年参加,矢志忠贞,历岁驰驱,不辞艰险;辛亥之役,倡义颍州,促成皖北光复,勋勤卓著;后,留寓沪滨,淡泊自安,独完清节,兹闻溘逝,悼惜良深,应予明令褒扬,用彰潜德而显旧勋。”(《阜阳县志续编》卷10《人物志·程稚周》)。程恩普去世后,阜阳地方党、政、军,农、工、商、学界代表,辛亥诸老同志等近千人在中山纪念堂召开追悼会,悼念这位为贡献终生、功勋卓著的辛亥元老、颍州贤达。程恩普性深沉,慷慨有侠义风,为人平和大度,胸襟开阔。《阜阳县志续编》记载他:“稚周平居和易,能容物,然风节高骞,胸有秋阳,衡量每不差铢黍。其于反分子,始终落落不稍通假,不啻中有鸿沟焉。”程恩普领导的辛亥首义颍州及当时淮北军北伐、淮上军与倪嗣冲部之战,对推翻满清帝制、建立共和体制有着重大意义。辛亥时期,阜阳是军抵抗袁世凯势力南下的前沿阵地,地理位置攸关重要,是敌我双方势力的必争之地。阜阳的运动与武汉、南京地区的斗争遥相呼应,有力支援了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程恩普领导的淮北军与张汇韬领导的淮上军,在皖北地区并肩作战,光复皖北诸州县,引起袁世凯势力的惊惧与震怒。袁世凯授意其在豫皖地区的、军事代理人倪嗣冲,出兵进攻阜阳,军。倪嗣冲部在此后与皖北地区军作战期间,不断向清政府内阁报告阜阳的严峻形势。段祺瑞还领衔清军姜桂题、张勋、段芝贵、倪嗣冲、王占元、曹锟等42位将领联名致电清廷内阁:“以安徽颍寿、河南光周、江北徐州,革军进逼,促请清帝立定共和政体者”。此后,段祺瑞、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铸、鲍贵卿、李厚基、马继增、周符麟九人第二次联名致电清廷内阁:“现在全局危迫,四面楚歌,颍州则沦陷于革军,徐州则小胜而大败……”以此逼迫清廷立定共和政体。可见当时的颍州战役,深刻影响了全国政局变化,间接促成了清帝退位与共和政体的形成。程恩普作为颍州辛亥的首倡者、领导者,在光复颍州、助力淮上军进驻颍州城、出师北伐、促成北伐联军与倪嗣冲部决战等系列重大事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功不可没。程恩普是从封建贵族家庭走出来的杰出资产阶级先驱,他胸怀天下,心系国家民族安危,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事业,在阜阳近代史上有其重要地位。程恩普先生虽已作古,后人没有忘记他为近代阜阳乃至安徽所作的重要贡献。安徽辛亥史、阜阳方志文献中,均记载了他的光辉事迹,对他的牺牲精神与历史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